2023 年全球股市強勢收官,美股、日股、印度股、台股的漲幅都表現不俗,創下歷史新高紀綠。
邁入2024年,對於對聯準會FED降息以及經濟軟著陸預測的樂觀情緒,美國大型科技股掀起的AI、芯片浪潮,都讓人期待2024的股市表現。但是,經濟學家也認爲美國總統大選以及通脹展望是美股最大變數,甚至警告美國正處於「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信貸泡沫」。
而中國方面則仍然困於經濟疲軟和房地產危機的陰影之中。而日、台、印股市卻乘著半導體產業和人工智能的東風領跑亞洲股市。
種種不確定因素,讓因素讓2024年股市詭譎多變。到底2024的股市會有好轉還是會持續惡化?
一起來看看2024年世界市值最高的30家公司,經歷了來自各方面的打擊和變數是否已經做好準備迎接2024的新挑戰。
最後更新於:2024年8月30日
什麽是市值?市值代表什麽?
市值(Market capitalisation),也被稱爲資本市值,代表著一家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上的總價值,是一種用來計算和度量公司資產和規模的方式。舉個例子,若蘋果公司有60億股流通股,每股價值200美元,那麼它的市值就是1.2萬億美元。
市值較大的公司往往都有較高的知名度和關注度,同時也會受到投資者的青睞。當然,市值不是用來衡量公司價值的唯一指標,投資者會考慮的點包括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前景和潛力等等因素。
推薦閱讀:
公司的市值對投資者來説是怎樣的存在?
市值就是投資者評估一家公司規模最直接的方法,一般来说,投資者可以透過公司的市值評估投资風險。
然而,股票市場瞬息萬變,市值也會每天跟著市場的變化而波動。市值和股價不同,這組數字可以作爲輔助讓投資者從企業價值的角度分析股票,但不能讓他們單靠市值來做出最終的投資決策。
推薦閱讀:
下面就讓我們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2024年全球市值最高的30家上市公司。
公司市值查詢
公司市值查詢的排名參考:https://companiesmarketcap.com/
全球市值排名最高的30家公司
排名 | 公司名 | 股票代碼 | 市值 | 地區 |
---|---|---|---|---|
1 | Apple | AAPL | $3.493 T | USA |
2 | Microsoft | MSFT | $3.070 T | USA |
3 | NVIDIA | NVDA | $2.892 T | USA |
4 | Alphabet (Google) | GOOG | $2.013 T | USA |
5 | Amazon | AMZN | $1.806 T | USA |
6 | Saudi Aramco | 2222.SR | $1.802 T | S. Arabia |
7 | Meta Platforms (Facebook) | META | $1.307 T | USA |
8 | Berkshire Hathaway | BRK-B | $1.001 T | USA |
9 | TSMC | TSM | $877.22 B | Taiwan |
10 | Eli Lilly | LLY | $846.58 B | USA |
11 | Broadcom | AVGO | $736.30 B | USA |
12 | Tesla | TSLA | $658.99 B | USA |
13 | JPMorgan Chase | JPM | $632.22 B | USA |
14 | Novo Nordisk | NVO | $615.40 B | Denmark |
15 | Walmart | WMT | $614.68 B | USA |
16 | UnitedHealth | UNH | $546.26 B | USA |
17 | Visa | V | $533.79 B | USA |
18 | Exxon Mobil | XOM | $524.83 B | USA |
19 | Tencent | TCEHY | $445.61 B | China |
20 | Mastercard | MA | $444.17 B | USA |
21 | Procter & Gamble | PG | $399.52 B | USA |
22 | Johnson & Johnson | JNJ | $395.34 B | USA |
23 | Costco | COST | $393.07 B | USA |
24 | Oracle | ORCL | $384.22 B | USA |
25 | LVMH | MC.PA | $376.95 B | France |
26 | Samsung | 005930.KS | $368.43 B | S. Korea |
27 | Home Depot | HD | $364.59 B | USA |
28 | ASML | ASML | $349.04 B | Netherlands |
29 | AbbVie | ABBV | $344.75 B | USA |
30 | Bank of America | BAC | $311.70 B | USA |
1. 市值集中度
- 前5家公司總市值約13.274萬億美元,占30家公司總市值的約43%。
- 前10家公司總市值約18.313萬億美元,占總市值的約59%。
2. 科技行業主導
- 前10名中有6家是科技公司(Apple、Microsoft、NVIDIA、Alphabet、Amazon、Meta)。
- 這6家科技公司的總市值約14.581萬億美元,占30家公司總市值的約47%。
3. 市值差異
- 第一名(Apple)和第30名(Bank of America)的市值差距超過10倍。
- 前3名公司(Apple、Microsoft、NVIDIA)的市值均超過2萬億美元。
第30名 : Bank of America
股票代號:BAC
市值:$311.70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金融 Finance
美國銀行是美國第二大銀行,僅次於摩根大通。業務收入的85%都來自於美國本土市場,是美國頭號小型企業的信貸銀行,也是向少數族裔開辦的小型企業提供貸款的銀行。此外,他們幾乎與美國財富500強的所有企業以及80%的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業務關係。
他們跟其他銀行最大的不同點是,美國銀行認爲雖然個性化(客制化)的業務可以帶來巨大的回報,但風險也同等巨大,所以他們不主張個性化的金融業務。
相反,他們把主力放在建立強大的基礎設施和優化流程上,以確保高效的運作和客戶滿意度。這種策略使得他們在金融服務市場上佔據領先地位,並且在客戶滿意度調查中也取得不錯的成績。
美國銀行的股價今年迄今已上漲 11%,而同期標準普爾 500 指數則上漲 8%。
儘管總收入下降 2%,至 258 億美元,但該銀行 2024 年第一季的業績超出了市場預期。雖然淨利息收入下降3%,但投資銀行費用、資產管理費用和股權交易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這一影響。在成本方面,信貸損失準備金不利地增加了 42%,達到 13 億美元。此外,本季非利息支出佔收入的百分比有所增加。總體而言,調整後淨利潤年減 20% 至 61.4 億美元。
第29名 : AbbVie
股票代號:ABBV
市值:$344.75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 醫療保健 Health Care
AbbVie 是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免疫學、病毒學和神經學等領域的藥物研發。公司於 2013 年從 Abbott Labs 分拆出來,目前已成為全球六大製藥公司之一。
AbbVie 的發展歷程充滿挑戰與機遇。其明星產品 Humira 自 2003 年推出以來一直是處方藥銷售的龍頭,但專利即將在 2023 年到期,這引發了投資者對公司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擔憂。為應對這一挑戰,AbbVie 採取了多元化戰略。
2019 年,公司以 630 億美元收購 Allergan,這是製藥行業最大的併購交易之一。此次收購為 AbbVie 帶來了包括 Botox 在內的新產品線,有效地擴大了公司的業務範圍。
近年來,AbbVie 推出了多款新藥,包括用於治療斑塊狀牛皮癬的 Skyrizi 和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 Rinvoq。這些新產品的表現令人鼓舞,迅速為公司貢獻了可觀的收入。
根據 2024 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AbbVie 的全球淨收入達到 123.1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小幅增長 0.7%。儘管 Humira 的銷售因生物仿製藥競爭而下降,但公司的整體業績仍然保持穩定。Skyrizi 和 Rinvoq 的銷售額分別增長了 47.6% 和 59.3%,成為公司新的增長動力。
然而,AbbVie 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公司的免疫學產品組合總收入下降了 3.9%,主要是由於 Humira 的銷售下滑。美容產品業務也出現了小幅下降,Botox 和 Juvéderm 的銷售均有所減少。
儘管如此,AbbVie 的管理層對公司的前景保持樂觀。公司正在努力平衡產品組合,減少對 Humira 的依賴,同時積極開發新的收入來源。AbbVie 還在持續投資研發,申請了大量專利,為未來的增長奠定基礎。
第28名 : ASML
股票代號:ASML
市值:$349.04 B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科技 Technology
ASML 是一家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主要販售光刻設備機。ASML 的客戶包括:台積電、英特爾、三星等半導體大廠。它在此前美國對華爲的晶片禁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爲只有使用 ASML 生產的 EUV 光刻機,華爲才有辦法生產5奈米製程的麒麟9000晶片。
爲什麽 ASML 具備了對市場和行業連的話語權呢?這是因爲 ASML 的光刻機可以説是處於壟斷地位,因爲十多年過去了還沒有一家同行生產出可以和 ASML 比肩的光刻機,因此它占據了市場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ASML 的產業模式採取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技術核心由 ASML 牢牢掌握在手中,90%的零件則外包給全球其他公司,如台灣的家登、帆宣等。
隨著AI崛起,晶片供應不求,ASML 雖然與輝達(NVDA.US)等下游晶片商相比仍顯得遜色,但憑著獨家供應尖端的半導體生產設備,成功擠下了 Nestle,躋身歐洲第3大上市公司,市場前景一篇明朗。
第27名 : Home Depot
股票代號:HD
市值:$364.59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非必須消費品 Consumer Discretionary
作為全球及全美國最大的居家裝修用品零售商,Home Depot 在美國市場的獨特之處在於,美國的人力成本比亞洲市場高很多。因此,許多美國民眾更習慣親自動手裝修房屋和維護庭院,而不是特地雇用裝修工人。
跟其他電商平台不一樣的是,他們大部分的產品都是價值較低、體積較大、重量較重的建築材料和工具,使得 Home Depot 在目前的電商平台市場中占有優勢。這也是 Home Depot 在美國深受消費端顧客和企業端專業廠商的歡迎的原因之一。
此外,他們采用倉儲式商場的模式,不僅可以節省倉儲成本,還能讓顧客根據當下的維修需求,或想要親自確認油漆、木材等實際顏色和質感,親自到 Home Depot 線下實體店購物及取貨。所以説,實體店所能提供的一站式諮詢服務對一般消費端顧客來説是非常重要且方便的。
由於美國的抵押貸款利率上升,擠壓了潛在購房者,而高通脹的雙重打擊,導致高價的商品和裝修服務難以銷售,儘管 Home Depot 業績不錯,但由於不到銷售預期,Home Depot 也下降了全年預期,對前景趨勢保守。
第26名 : Samsung
股票代號:005930.KS
市值:$368.43 B 美元
交易所:KRX 韓國證券交易所
產業:科技 Technology
身爲韓國最大的跨國企業集團,Samsung 在大約2010年,全球經濟正處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低谷時,他們卻選擇擴大產能和投資,尤其是把資源注入 DRAM 和 LCD 等領域的生產線上。
然而,這次迅速的擴張不但沒有讓 Samsung 遇到供應危機,還成功淘汰了一些競爭對手。得到韓國政府的支持,加上公司文化的影響,每位員工都朝著一致的方向努力,這奠定了Samsung 在半導體研發領域中的世界龍頭地位。
公司計劃在2025年實現2納米製程技術的大量生產,以及在2027年實現1.4納米製程技術的生產,這將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製程技術之一。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Samsung 計劃到2027年將他們的生產能力擴大超過三倍。除了手機市場外,非手機應用,包括高性能運算和汽車應用,預計將在2027年超過晶圓產品組合的50%。
然而,進入2024年,由於 Samsung 沒有追趕上輝達所代表的人工智慧熱潮,整體市值表現呈現著低迷的狀態,更與龍頭拉大台積電市值拉開巨大差距,排名亞洲第三,僅次於日本 Toyota。
第25名 : LVMH
股票代號:MC.PA
市值:$376.95 B 美元
交易所:XPAR 巴黎泛歐交易所
產業:非必須消費品 Consumer Cyclical
LVMH 是由時裝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酩悅軒尼詩(Moët Hennessy)在1987年合併而成的。作為一家奢侈品集團,LVMH擁有大約60個子公司,每個子公司都專門管理少量高度聲譽的品牌,並以獨立管理的方式運作。
該集團的主席兼行政總裁 Bernard Arnault 被譽為奢侈品界的大亨。儘管他的經營方式曾受到法國媒體的批評,被形容為“傲慢的美國式”,但這套方法確實幫助他鞏固了在奢侈品界的地位。
LVMH是全球唯一一家覆蓋五大主要個人奢侈品領域的奢侈品公司,業務囊括:酒品和烈酒、時尚和皮革商品、香水和化妝品、鍾表和珠寶、精品零售。
根據2023年財報,LVMH全年營收達861.53億歐元,實現淨利潤151.74億歐元,刷新了2022年所創的年度新高,推動股價上漲,使得 Bernard Arnault 重回世界首富寶座,在第一季度超越 Elon Musk。
第24名 : Oracle
股票代號:ORCL
市值:$384.22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科技 Technology
Oracle(甲骨文) 是全球領先的資料庫軟體巨頭,在2023年,爲了趕上 AI 浪潮,加入雲端運算業務,與亞馬遜、微軟等公司競爭,爲此大量和 NVIDIA 購入 GPU。
Oracle 的原有業務其實非常適合 AI 發展,畢竟服務器多,能夠滿足 AI 的算力。
截至2024年2月,Oracle 的運算業務有了重大發展,獲得了800億的大型雲基礎設施合約,表明了其有能力在競爭激勵的雲端運算中占有一席之地。
延伸閲讀:
第23名 : Costco
股票代號:COST
市值:$393.07 B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非必需消費品 Consumer Discretionary
Costco 是美國最大的會員制倉儲批發連鎖賣場,上到生鮮食品、家居用品、服裝、雜貨,下到3C電器、輪胎、車輛維修、藥局、加油站等,業務範圍十分廣汎。公司旗下還推出了自有品牌「Kirkland Signature」,主營低價實惠的生活用品,佔 Costco 商品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Costco 截至2023年12月在全球範圍内共有871家門店,遍佈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韓國、澳洲、台灣、英國、中國等。
Costco 的營業模式和主要收入來源都來自於它的會員制度年費以及商品銷售,全球會員續約率高達90%以上。然而,因爲爲了留住會員,所以主打物美價廉,利潤空間並不大,毛利率(Gross Margin)在2023年僅有10.57%。
Costco 股價也在過去一年上漲了約 44%,大約是標普500指數漲幅的兩倍。
延伸閲讀:
- 巴菲特指名推薦的標普500指數 (S&P500) 成分股有哪些?怎麼買?
- 巴菲特持有的標普500ETF是什麽?S&P 500 ETF 推薦
- 毛利率意思是什麼?計算公式?毛利率多少算高?與淨利率的關係?
第22名 : Johnson & Johnson
股票代號:JNJ
市值:$395.34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醫療保健 Healthcare
Johnson & Johnson 成立于1886年,專門販售醫療保健設備、藥物和相關的消費性用品。在2021年,他們決定分拆旗下消費者保健業務,為獨立公司 Kenvue 上市,代號KVUE,以專注于強化能夠為集團帶來上百億美元收益的藥物和醫材領域。
由於對癌症治療藥物 Darzalex 和 Carvykti 以及牛皮癬藥物 Stelara 的強勁需求,預計 2024 年收入將增長 5-6%。該公司還預測 2024 年調整後每股營業利潤為 10.55 美元至 10.75 美元,其中包括最近收購私人醫療設備製造商 Laminar 帶來的 15 美分影響。
第21名 : Procter & Gamble (P&G)
股票代號:PG
市值:$399.52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必需消費品 Consumer Defensive
Procter & Gamble,簡稱 P&G, 涉足多個領域,包括美容美髮、居家護理、家庭健康用品、健康護理等。在全球用於28個技術研發中心,旗下品牌超過300個,產品暢銷至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3個品牌的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
他們的產品線涵蓋消費品的各個層面,並且積極搶佔藍海市場,使得他們的產品幾乎每天都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同品牌以細分定位覆蓋不同的市場區隔,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樣的需求。例如,Head & Shoulders「去頭皮屑專家」、Pantene「髮質修護」、Pert「秀髮光滑柔順」、VidalSassoon「時尚髮型雕塑」等品牌。
Procter & Gamble 在經歷了1980-2000年的危機變革期之後,現在進入了相對平穩的階段。為了達到更好的業績表現,公司採用了大品牌策略,放棄前景不佳的業務,並減少新品牌的開發,轉而通過收購強勢品牌和引進海外品牌等方式來拓展產品線。
第20名 : Mastercard
股票代號:MA
市值:$444.17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金融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
零接觸消費模式興起,電子錢包、感應式信用卡(paywave)成了消費者在外付錢的主要支付工具,Mastercard 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支付科技公司之一,在這一環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爲了加强他們在這個領域的實力,Mastercard 不斷地收購各大小企業。2021年,他們收購了數碼認證初創企業 Ekata 和區塊鏈分析公司 CipherTrace。
Ekata 可以協助用戶在進行數碼交易時分辨出欺詐者和真正消費者,從而提高整體交易的安全性。CipherTrace 則是一家區塊鏈分析公司,主要業務是分析和追蹤可疑的資金流動及虛擬貨幣交易,大大降低不法分子利用匿名的加密貨幣交易犯罪。
這些收購不僅有助於 Mastercard 擴大他們的數字資產業務和服務範圍,還可以幫助公司進一步提升其支付和安全解決方案的能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消費者期望。
第19名 : Tencent
股票代號:HKG: 0700
市值:$445.61 B 美元
交易所:HKEX 香港交易所
產業:通訊服務 Communication Services
中國對於互聯網行業的整頓行動自2021年未成年人防沉迷以及未成年人防游戲消費行動自2021年陸續展開。隨著2023年12月中國監管機構發布《網絡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要求取消連續登錄、充值等誘導性獎勵以及設置用戶充值最高限額,嚴打高額消費後,此舉被視爲對網絡游戲大整改,嚴重打擊了游戲企業的盈利模式,使得以騰訊控股爲主的游戲股大跳水,在香港盤中一度暴跌近16%。
受諸多整改限制,以及中國經濟疲軟導致外國投資者拋售中國資產的影響,騰訊市值縮水,3年前被譽爲「亞洲第二個市值達萬億美元級別的公司」夢就此破滅。
但是,時間來到2024年5月,低迷已久的港股一反常態,勢如破竹,連續10天領漲全球,一方面是因爲港股紅利稅減免,一方面則是整個港股的互聯網板塊都漲勢向好。
當然,騰訊自身優化盈利結構,轉向高利潤行業,如:廣告、小游戲平台服務費、理財服務費、視頻號商家技術服務費等。
雖然騰訊尚未自主研發AI大模型,但AI技術已經成爲其業務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延伸閲讀:
第18名 : Exxon Mobil
股票代號:XOM
市值:$524.83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能源 Energy
Exxon Mobil 是美國總市值最大的公開上市石油公司,擁有分佈全球的豐富油氣資源儲量,並在能源和石化領域的多個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作為全球第一家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的公司,Exxon Mobil 在戰略上始終堅持上下游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就是同時從事石油勘探開發、煉油和化工、產品批發零售等一體化業務。
透過這種發展模式,Exxon Mobil 能夠在石油和石化價值鏈的各個環節中互相協調,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並且更好地覆蓋市場和控制風險。爲了有效降低石油價格波動、商業週期變化等因素對公司總體業績的影響,Exxon Mobil 決定實行風險分散策略。
在上游勘探開發領域,他們採取基本策略,保持和擴大公司所控制的資源優勢,同時不斷優化公司的資源結構以維護公司長期穩定發展。而在下游煉化部分,Exxon Mobil 採取了多種策略,例如升級和改造生產技術、擴大生產規模、煉油設施集中化等,以提高現有資產的生產效率來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由於 OPEC 產油國減產,供需缺口加大,原油價格高漲,使得2024年油氣股走俏。
延伸閲讀:
-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是什麼?和OPEC+差異?OPEC減產和增產影響全球經濟?
- 布蘭特原油和WTI原油如何左右原油價格和走勢?附油價查詢方法
- 美國能源股值得投資嗎?精選10支高股息能源概念股
- 精選10支石油股票推薦!看懂石油股價格走勢、投資好處及風險
第17名 : Visa
股票代號:V
市值:$533.79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金融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
Visa 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發卡公司之一,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電子付款服務。隨著無現金交易的興起,Visa 成為了這個趨勢的最大得益者之一。在2020年,他們成功收購金融科技平台Plaid 以加強資料安全技術,還在2023年收購墨西哥支付處理商Prosa,增強數位支付能力,完善全球支付生態系統。
Visa 在風險管理上非常謹慎,為了保護客戶數據,他們在多個國家,如中國、越南、俄羅斯和泰國實施了限制交易數據外流的保護措施。
由於全球支付網絡的使用量逐年增加,特別是跨境交易量的增長,Visa 在2024年第一財季淨收入86.3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19%。每筆交易都會抽取費用,因此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範圍內更多地使用電子支付購買日常用品,直接提高了 Visa 的利潤。
第16名 : UnitedHealth
股票代號:UNH
市值:$546.26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醫療保健 Healthcare
UnitedHealth 是美國最大的健康保險公司之一,同時也是一家多元化的健康和福利公司。他們在美國及全球範圍內擁有並管理團體組織健康保險系統,並為各種對象提供全系列的健保計劃與服務。由於健康保險領域的複雜性不斷發展,因此人口老化、技術進步和疾病增加等因素一直都在推動著這市場的增長。
由於醫療保健產業的需求有所復甦,尤其老年病換的增加,UnitedHealth預測它們的醫療開銷成本有可能增加,但也為 UNH 帶來新的機遇。
第15名 : Walmart
市值:$614.68 B 美元
股票代號:WMT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必需消費品 Consumer Defensive
Walmart 是全球最大的零售業者之一,采用傳統薄利多銷和以成本導向的策略而聞名,也是讓公司成功的關鍵。他們專注於降低營運成本,並將這些節省的成本回饋給消費者。這種源遠流長的策略不僅可以幫助 Walmart 保持競爭力,還能夠提供更好的價值和更優質的產品給消費者。
隨著公司的發展,他們不斷積極尋求其他方式來降低成本。第一步就先從降低租金開始,把他們的賣場建在市郊。然後逐漸擴大規模,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來降低物流成本,並導入自動化、RFID 和資訊系統等技術,以減少人力管理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此外,Walmart 還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業務,進一步擴大其市場份額。
根據 Walmart 自己的估計,這些節省成本的策略在2005年為消費者省下了至少300億美元。當時的銷售額大約是2843億美元,跟競爭對手相比,Walmart 擁有大約10%的價格優勢。新型零售模式方面也成績也相當亮眼,包括電子商務和會員制倉庫式的賣場,在電商市場位居第二,且成長速度快於亞馬遜。
Walmart 截至2024年1月31日季度收入達1,734億美元,比市場預期更高,廣告、電商以及會員年費收入,分別增長約28%、50%以及10%。
第14名 : Novo Nordisk
股票代號:NVO
市值: $615.40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醫療保健 Healthcare
丹麥的 Novo Nordisk 是全球最大的胰島素製造商,他們公司主要分為兩個部門:糖尿病和肥胖保健、以及生物製藥。
糖尿病和肥胖保健部門主要提供胰島素、肥胖和口服抗糖尿病等藥物,是 Novo Nordisk 的主要收入來源。生物製藥部門則提供血友病保健、生長激素療法和激素替代療法等領域的產品,在生物製藥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自2017年以來,Novo Nordisk 的整體糖尿病產品營收一直在增長。儘管胰島素的營收逐年下降,但是另一種糖尿病藥物 GLP-1 受體促效劑的營收卻逐年增長。這表明他們一直在研發新藥,以保持在治療領域的競爭力。
研發新藥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時間,即使新藥研發成功並上市,還需要依靠各國政府的相關政策來。因此,任何政策變動都可能對該公司的股價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2024年隨著減肥藥需求激增,減肥藥也被認爲是 AI 以外,另一主導股市表現的重要引擎。這也是 Novo Nordisk 成為繼法國精品巨頭LVMH之後,第二家達成突破 5,000億美元市值里程碑的歐洲企業。
第13名 : JPMorgan Chase
股票代號:JPM
市值:$632.22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金融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
JPMorgan Chase 是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在2000年,JPMorgan Chase 和美國大通曼哈頓銀行、J.P.摩根公司以及富林明集團合併為摩根大通公司。這個合併在美國現代金融業的地位和影響力,所以有美國現代金融業的“教父”之稱。
摩根大通將旗下的業務被劃分成四份來做管理:
- 消費者及社區銀行(Consumer & Community Banking,簡稱“CCB”):主要為一般民眾提供金融服務,是摩根大通的主力,佔據了營收份額大約47%。
- 企業及投資銀行(Corporate & Investment Bank,簡稱“CIB”):提供企業金融、投資銀行等服務,佔了營收的三分之一。
- 資產及財富管理(Asset & Wealth Management,簡稱“AWM”):主要提供投資、理財及財富管理等服務,佔據了摩根大通營收的約14%。
-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ing):這部分提供商業貸款、商業房地產貸款、現金管理等服務,佔據了摩根大通營收的約6%。
摩根大通透過不斷併購來擴張營業版圖,並為了跟上時代及與金融科技產業競爭,大力在科技上投資,每年花費高達100億美元,同時藉此取得大量客戶資料數據。此外,摩根大通也不斷推陳出新,推出新的金融商品,以滿足客戶與消費者的需求。
為了跟上時代和金融科技產業的競爭,摩根大通透過不斷地併購來擴張營業版圖。同時,大手筆地投資在科技上,藉著每年花費100億美元來獲得客戶的資料數據。此外,他們也不斷推出新的金融商品來滿足客戶與消費者的需求。
第12名 : Tesla
股票代號:TSLA
市值:$658.99 B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非必須消費品 Consumer Cyclical
作為領先的充電式電動汽車製造商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先驅,Tesla(特斯拉)已經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充電式汽車製造商之一。自2018年以來,特斯拉已經成為全球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的六家企業之一,展現了他們在市場上的地位和潛力。
然而,2024年電動車需求增長疲軟,,愈來愈多平價電動車流入市場,中國的比亞迪已在2023年第4季超車特斯拉、躍為全球最大電動車製造商,而特斯拉在日本的表現亦無法撼動 Toyota。這導致特斯拉開始降價刺激買氣,侵蝕獲利。Tesla 預計將在2024年推出更小型、價格更廉宜的車型以期增加競爭力。
此外,2月份,德國軟件巨頭思愛普(SAP)以 Tesla 交貨不准時,標價浮動,而將 Tesla 從其公司汽車供應商名單中移除,Tesla 再添一擊。 再加上創辦人 Elon Musk 被指控使用非法藥物,導致股價重挫7%。
延伸閲讀:
第11名 : Broadcom
股票代號:AVGO
市值:$736.30 B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科技 Technology
Broadcom 是一家半導體公司,但與其他著名的半導體公司不同,它的經營模式更聚焦於通信業務的芯片設計和銷售,主要產品線分為半導體方案部門(Semiconductor Solutions)與基礎設施軟體部門(Infrastructure Software)。
其中半導體方案部門是主要收入來源的主力軍,受到 AI 半導體需求激增,客戶包括:為谷歌谷歌設計的TPU4芯片(TPU5、TPU6 以及專爲 META 服務的 MTIA3 即將推出),並通過其ASIC業務與META、微軟、AT&T、字節跳動、諾基亞、愛立信、中興通訊等客戶建立了合作。
基礎設施軟體部門都是通過收購 Brocade、CA、Symantec 拓展的業務,涉及主機軟體 (mainframe software)、BizOps 軟體 (BizOps software)、網路安全(Cyber security)以及光纖通道存儲區域網路管理(FC SAN management)等四項業務。
2024年,Broadcom 在芯片設計市場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擴大,佔據了55%-60%的市場份額,AI營收超過100億美元,被稱爲輝達第二。
全球市值前10大公司
第10名 : Eli Lilly
股票代號:LLY
市值:$846.58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醫療保健 Healthcare
Eli Lilly 是全球醫療保健領域的領導企業,他們的產品遍佈120個國家及地區。由於近20年市場上缺乏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新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2021年核准了“清除澱粉樣蛋白”作為阿茲海默症藥物上市的標準,這一措施促使許多製藥公司紛紛加入研發陣營,其中包括 Eli Lilly。
此外,隨著注射式減肥藥「GLP-1」荷爾蒙促進劑的出現,減肥藥在美國再掀熱潮。Eli Lily 去年獲批上市的減肥藥 Zepbound 以及治療糖尿病和肥胖症的藥物 Mounjaro 潛力被市場看好,使其股價今年已經上漲 30%,讓該公司市值達到 7,161.1 億美元,成為標準普爾 500 指數中最有價值的 10 家公司之一,成爲炙手可熱的醫藥股之一。市場還押注 Eli Lily 是否會成為「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 之外第一家市值達到 1 兆美元的美國公司。
延伸閱讀:
第9名 : TSMC
股票代號:TSM
市值:$877.22 B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科技 Technology
TSMC(台積電)是一家生產半導體和電子產品的公司,同時也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龍頭之一。
2024年對AI晶片的高階製程需求,使台積電人工智慧晶片銷售金額過去幾年以每年5成的速度成長,去年全年營收為2兆1,617億台幣。相信到2027年時,台積電將從AI鏡片獲取17%到19%的應收。
目前,台積電爲了搶攻AI應用的高效能運算(HPC)、智慧型手機和筆電及伺服器商機,正全力進攻2奈米製程服務,現在正在積極建設新廠中。
延伸閲讀:
第8名 : Berkshire Hathaway
股票代號:BRK.B
市值:$1.001 T 美元
交易所:NYSE 紐約證券交易所
產業:金融服務 Financial Services
Berkshire Hathaway 是一家由股神巴菲特所掌管的投資控股公司,也是一個聚焦價值投資的企業之一,所以深受價值型投資人關注。它的前身是一家紡織公司,過後逐漸發展成為多元化的投資集團,涵蓋保險、能源、運輸、消費品等多個產業領域。
這也是 Berkshire Hathaway 首次市值突破一兆美元,更是第一家美國非科技公司市值成功破兆。
巴菲特過去多年所創造的財富滾雪球效應,正展現在 Berkshire Hathaway 的業務上。在1996年,他們曾將原始的股票挪出一部分,分割為B股(BRK.B),而原始的股票則被稱為A股(BRK.A)。其中BRK.B的股票更容易被普通投資者所購買。如果身邊有人購買他們的股票,基本上買的都是B股。
2010年,Berkshire Hathaway 再次將B股分割為更小的單位。目前,Berkshire Hathaway 的B股股價是A股股價的1/1,500左右。
總體來說,Berkshire Hathaway 是一家財務實力強大、風險控制謹慎的公司,並受到投資界的高度評價和關注。他們長期的投資策略、穩定的獲利能力和成功的多元化布局,使其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重要選擇之一。
近期,巴菲特減持蘋果和美國銀行的股票也是備受矚目,點擊延伸閲讀文章,查看巴菲特持股動向。
延伸閱讀:
第7名 : Meta Platforms (Facebook)
股票代號:META
市值:$1.307 T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通訊服務 Communication Services
2021年10月28日,Meta Platforms 的CEO扎克伯格在 Connect 2021大會上宣佈,公司將會把重心放在元宇宙的開發、擴展與應用,並將公司名稱由“Facebook”改為“Meta”。
Meta 的主要收入來源來自於:應用程序、廣告收入以及混合實境的元宇宙 Reality Labs。
自宣布此願景以來,Meta 不斷把錢砸在虛擬現實(VR)技術上,並且致力於發展結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元宇宙等新興技術。然而,這些巨額投資也導致了公司成本不斷地膨脹、利潤水平大幅下降。
不過,Meta 透過大規模裁員緊縮支出,以及核心業務在去年年終假日表現良好,使得上季獲利表現大幅超越市場預期,總營收為 401 億美元,年增 25%。Meta 股價也因這利好消息飆升,締造美股史上最大單日市值增加紀錄,也讓創始人兼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身家財富超越比爾蓋茲,在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上晉升到第四名,身價達1,695億美元。
第6名:Saudi Aramco
股票代號:2222.SR
市值:$1.802 T 美元
交易所:TADAWUL 沙特證券交易所
產業:能源 Energy
Saudi Aramco 是一家擁有極低開採成本、極高原油儲備和優質原油品質的公司,是全球領先的石油公司之一。近年來,由於供應緊張和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的干擾,原油價格一直直綫上漲。
雖然油價在第三季度回升兩成,但較於去年同期卻大跌逾22%,再加上 OPEC 石油輸出組織縮減產量,銷量下滑,導致 Saudi Aramco 銷售額減半。
隨著2024油價升高,市場對於石油股的前景依然看好。
第5名 : Amazon
股票代號:AMZN
市值:$1.806 T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非必須消費品 Consumer Cyclical
Amazon(亞馬遜)作為全球最大的網路零售商之一,可以擁有今天如此龐大的規模,主要得益於他們強大的良性循環,以及 AWS 雲端運算服務的成功。由於規模經濟的優勢,Amazon 能夠提供比市場上更低價的商品,消費者通常可以獲得更好的價格和品質,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此外,亞馬遜還開發了另一項業務——AWS 雲端運算服務,專注於為企業客戶提供IT基礎設施。儘管 AWS 僅佔亞馬遜總收入的10%至15%,但為他們創造了總營業利潤的60%至65%。這是因為 AWS 是一個高獲利的業務,並且隨著企業客戶數量的增加,公司的收益也在不斷增長。
若亞馬遜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業務並擴大市場,將有助於提高其競爭優勢。
2024年公佈的第一季財報中,亞馬遜營收 1700 億美元,年增 14%,遠超預期,證明了其裁員策略奏效。爲了增加盈利,亞馬遜也自上個月起 在 Prime Video 內容內嵌入廣告。
目前,亞馬遜也正在加碼 AI,比如:生產AWS 生成式人工智慧 (Gen AI) 產品的商用 AI 聊天機器人「Q」以及正在試用階段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購物助手「Rufus」。
第4名 : Alphabet (Google)
股票代號:GOOG
市值:$2.013 T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通訊服務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lphabet (Google) 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美國控股公司,是 Google 重組企業組織後的新母公司。他們採取控股公司結構,將旗下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YouTube、其它網絡子公司和研發投資部門分離出來。
Google 在本質上是一家廣告公司,且是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之一,他們通過大量的廣告收入來維持公司的研發、創新和增長,為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網路服務和產品。
根據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營收達到863.1億美元,成長 13%。其中,Google 廣告收入佔了 Alphabet 整體營收的55.6%,其次是 Youtube 廣告、Google Cloud 和 總流量獲取成本(TAC)。他們每年支付大筆費用給各大瀏覽器、通訊服務商、原始設備製造商、軟體開發商以及 Google Network 的合作廠商,以便將 Google Search 設為產品的預設搜尋引擎或顯示相關廣告,Google把這項支出稱為流量取得成本(TAC:traffic acquisition cost)。
Google 的成功不僅體現在搜索引擎上,還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等技術領域。最廣爲人知的例子就是在2016年,由 Google 旗下的 DeepMind 研發的人工智能程序 AlphaGo 以4:1擊敗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成為第一個戰勝圍棋世界冠軍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引發全球的關注。
此外,DeepMind 在2022年發布的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 Sparrow 旨在與用戶交談、回答問題,必要時使用谷歌查找證據,並解釋回答。儘管像 ChatGPT 等新興技術在某些方面對 Google 具有威脅性,他們還是具備一定的技術和資源來應對這些挑戰的。
Alphabet 表示2024年會持續專注在 AI 領域,將其 AI 模型「Gemini」導入自家聊天機器人Bard,以對抗 ChatGPT。未來 Alphabet 也計劃將Gemini導入 Google Ads,以吸引廣告商將資金流向Google 的搜尋廣告業務。
爲了實現這一目標,Alphabet 裁員 1.2 萬人並關閉數家辦公室,使全年增加18億美元費用。
不過,由於 Alphabet 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落後於英偉達,這也導致其股價重挫。
延伸閱讀:
第3名 : NVIDIA
股票代號:NVDA
市值:$2.892 T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科技 Technology
NVDIA 曾在6月首次全球第1大市值公司,表明其在科技股的地位,日益不可撼動。
截至今天,NVDIA 股價已經飆漲147%。市值從2兆美元突破到3兆,只用了66個交易日。
NVIDIA 成立于1993年,是全球最大的GPU公司之一。自1999年推出全球第一個獨立顯卡以來,一直占據GPU領域的領先地位。
此外,NVIDIA 還設計遊戲機核心,例如 Xbox 和 PlayStation。顯卡是每部電腦的必備晶片,市場風險不在商品本身,而是來自於外部,包括競爭者威脅和市場環境等因素。儘管如此,顯卡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特別是在與 AMD 和 Intel 的競爭中,NVIDIA 的市場份額仍然是最高的。
據最新的第四季財報,NVIDIA 營收 221 億美元,年增 265% ,股價更是自2023年來狂飆450%,成爲史上首家市值突破2兆美元打款的半導體企業。
英偉達市值暴漲,不僅僅因為能設計出運算速度快1000倍的晶片。它還有一大武器就是網路與統一計算架構(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透過其Mellanox的高效網路連接GPU,能夠優化晶片網路的性能,大幅提升深度學習的運算效能。
因此,專家認爲 NVIDIA 能在 AI 浪潮下脫穎而出,歸結於其在3個領域同時表現卓越,讓競爭對手難以超越。
不過,此次市值暴漲的原因小部分還歸咎於 NVIDIA 創辦人黃仁勳為台灣 COMPUTEX 演講時,透露出其在人工智慧的進展和佈局,比如:在台灣設立AI超級電腦中心,對於生成式AI的看法等。
延伸閲讀:
第2名 : Microsoft
股票代號:MSFT
市值:$3.070 T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Technology 科技
Microsoft(微軟)是一家以提供操作系統和軟件為主的公司,最著名的產品為 Microsoft Windows 系統和 Microsoft Office 系列軟件。近年來,公司致力於轉型為提供裝置和雲端服務的公司。
根據最新的財報信息顯示,微軟在2024年第一季度創下620億美元的營收,增長18%,優於預期的 611.2 億。微軟的營收主驅動力來自於人工智能,如:其智慧雲端業務,占比42%,主要受 Azure 雲服務推動。而備受矚目的 ChatGPT ,也是由微軟投資的 OpenAI 所開發的。
其次是 Microsoft 365、Office 及 LinkedIn 等產品商務部門均表現優異。
由於在去年10月份并購了 Activision Blizzard 以及 PC 出貨量的穩定,微軟的個人運算業務也有所成長。
未來,微軟將積極推進把 AI 嵌到各項產品與服務之中。然而,AI 帶來的收益難以計算,因此在財報發佈後,微軟股價略微下滑0.33%。
延伸閱讀:
市值最高公司-第1名 : Apple
股票代號:AAPL
市值:$3.493 T 美元
交易所:NASDAQ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產業:科技 Technology
Apple 是一家主要設計、製造和銷售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平板、穿戴式設備與相關配件的公司。近這幾年來,他們陸續推出 AppleTV、HomePop、HomeKit 等產品,將事業版圖從手機擴展到智慧家庭。
蘋果公司在2018年成為第一家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美國上市公司,2020年達到市值2兆美元,並在2022年成為第一家市值達到3兆美元的公司。他們非常重視用戶體驗,並擁有眾多的忠實粉絲,所以也被評為世界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他們各項產品背後的供應鏈遍佈全球,光是一部 iPhone 的各項零件就來自於幾個不同的國家,完整的供應鏈整合和頂尖的科技實力是使他們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在2024年第一季財報中顯示,蘋果公司的營收達到了1195.8 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期。它的主要應收來源是 iPhone 營收。然而,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很大,且智能手機競爭激烈。如果 iPhone 的銷售不如預期,公司的營收將面臨下滑。因此,蘋果公司目前正在努力擴展業務版圖,以降低對 iPhone 的依賴程度,同時維持在智慧型電子產品市場的領先地位。
其他收入來源則來自於 Mac、iPad、其他產品營收 (含 AirPods、Apple Watch)和服務營收 (Apple TV+、Apple Music、iCloud)。
然而,Apple 在中國市場需求疲軟,營收年減 13%,引發外界對於第三大市場需求下滑的擔憂,股價下挫逾2%。
總結
2024年似乎是 AI 元年,大量半導體和科技企業受惠于人工智能得到爆發式的增長。
但是,銀行債務違約風險不斷提高,降息曖昧不明的情況,都讓外界擔心美國正在醖釀一場「泡沫」,恐怕還會再次上演銀行倒閉的案例,給股市投下一顆震撼彈。而對於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則為美股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而亞洲股市,尤以日本、台灣和印度領跑,但美國因素仍然難以被忽視。
雖然這30家市值最大的公司規模龐大、業務範圍廣泛,但也面臨各種挑戰和風險,這一系列衝擊的影響對這些大企業來說並非一時之間可以顯現。想要知道他們在2024年是否能夠逆風翻盤,需要從他們在逆境中的應對方法出發,從長遠的角度來觀察。
推薦閱讀:
- 盤點歷史8個金融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及啟示
- 這7個金融風暴不能不懂!美國股市崩盤前都會出現這2個前兆
- 化危機為轉機!金融風暴期間要買什麼資產?一文看懂金融風暴投資佈局與應對心態
- 最新台灣股市市值排名最高的15家公司名單與介紹 | 台股投資必看
- 最新馬來西亞市值最高的15家公司名單與介紹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