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1 月,FED 宣布要縮減購債,2022 年 3 月宣布升息,同年 5 月宣布要縮減資產負債表,這一系列行為就是典型的「縮表」。
那麼縮表是什麼呢?為什麼要縮表?縮表和通膨有什麼關係?它對股市、債券有哪些影響?是否會造成市場恐慌?近年聯準會縮表的時間又在何時?投資人又該作何準備?以上縮表常見的疑問,都回答在文章裡了,有興趣的你趕緊看下去吧。
最後更新:2023年3月10日
聯準會「縮表」是什麼?是怎麼運作的?
縮表(英文:shrink the balance sheet)是指中央銀行採取收縮資產負債表的貨幣政策,可以將字拆開來看:
縮:收縮或縮減
表:資產負債表
以美國舉例的話,央行就是「聯準會(FED)」,FED 為了把 QE 灑出去的錢慢慢收回來,開始祭出縮表政策。
那麼縮表是如何運作的呢?這要先從量化寬鬆(QE)說起:
量化寬鬆(QE)是什麼?為什麼QE後要縮表?
QE 是在經濟不景氣時,中央銀行為了提振經濟所頒布的貨幣政策。它的運作原理是購買市場上的債券,透過購債來把資金注入銀行,銀行再把錢做投資和借貸,來提升市場上的金錢流動性,進而提升經濟表現。
只要 QE 持續進行,央行就會不斷購債,這就會導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越來越多,而資產越多 = 負債越多(雖然資產 = 股東權益 + 負債,但這裡先不看股東權益),在經濟好轉或預測通貨膨脹發生時,央行為了出脫手上資產,就會開始「縮表」。
縮表是一連串的行為,這些行為包括:縮減購債、升息和真正名詞意義上的「縮表(Quantitative Tightening)」,這些行為模式將在下一段做說明。
延伸閱讀:量化寬鬆是什麼意思?看似錢花不完,但缺點是引發「通貨膨脹」?
縮表是如何運作的?縮表3階段解釋
先說一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是如何運作的,當 QE 執行時,央行會不斷購債,央行的債券(資產)就會越來越多,同時欠銀行的準備金(負債)也會越來越多,所以 QE 會同時增加資產和負債,資產負債表就會不斷擴張。
當經濟回穩時,央行想要釋出 QE 期間買下的資產和負債,讓資產負債表的數字同時下降,這就會造成資產負債表收縮,就是「縮表」。
縮表通常會以 3 個階段來執行,分別是「縮減購債、升息、實質意義上的縮表」,以下將做說明:
縮減購債
央行開始每月減少購買債券,也就是說,注入市場的資金會越來越少,藉此來降低市場流動性。
升息
升息意味著投資人和企業向銀行取得資金的成本提高,大家更不想從銀行借錢,另外存款利率也會提升,代表越來越多人傾向把錢存入銀行,這樣就會導致在市場流動的資金越來越少,進一步降低市場流動性。
延伸閱讀:什麼是升息?聯準會升息能抗通膨?|盤點升息的4大影響
縮表
過了前 2 個階段,央行就會開始縮表,縮表就是把 QE 所灑出去的錢慢慢收回來,通常有 2 種執行方式:
一是出售掉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券,但央行通常不會這樣執行,因為出售債券會為債券市場帶來巨大壓力,反而讓市場更加恐慌;
二是停止購債,意味著央行不再購買債券,並且讓債券到期後,自然的讓它從資產負債表上消失,這也是 2022 年 FED 縮表所使用的方式。這樣的話,FED 每個月從資產負債表釋出的資產可以高達好幾百億美金,預計一年就會縮減至少 1 兆美金。
縮表如何抑制通貨膨脹?
當市場上的金錢越來越多,就越容易引發通貨膨脹,要知道通貨膨脹一發不可收拾,如果央行不作為,通膨只會越來越嚴重,因此央行的終極目標,就是提早預防通膨發生,而縮表正是央行的手段之一。
縮表就是要把市場上的錢收回來,讓金錢流動性降低,流動性降低就會抑制通膨。
補充一個知識:市場上會有越來越多錢的主要原因是 QE ,而 QE 最大的一個詬病就是通貨膨脹,所以前面才會說,縮表通常會緊接著 QE 登場,目的就是要打擊 QE 的副作用。
延伸閱讀:一分鐘了什麼是通貨膨脹
縮表對債券、股市、美元和新興市場的影響
債券
當縮表發生時,債券投資人可能會出售手上債券,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舉例來說,2013 年中宣布要縮表時,美國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Yields on 10-year U.S. Treasuries)從 5 月接近 2%,到 12 月時已經接近 3%。
理論上來說,債券的收益率上升也會影響股市表現,因為收益率上升會讓投資人覺得債券市場更有吸引力,造成 2 個市場會互相競爭,但這不常發生。
股市
一般來說,央行宣布縮表後,市場會出現不確定性,而這「不確定性」就會被認為是「風險」,導致股市出現下行壓力,短期內可能會造成波動。但縮表有時候是基於強勁的經濟表現才宣佈的,所以在整體看漲的環境下,股市還是有機會成長,除非出現另一個極端情況:通貨膨脹,這時縮表反而會造成更大恐慌。
這 2 種情況分別可以從 2013 年和 2022 年的美股看出結果,2013 年中當 FED 宣布要縮表時,恐慌指數(VIX)在 6 月飆升,但到了年底,S&P500 和 DJ30 相較於 5 月份,分別上漲了 10% 和 7%。
而 2022 年就是另一個極端例子,2022 年正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FED 宣布縮表後反而讓股市跌入熊市,目前還不曉得通貨膨脹會持續多久,市場還充滿不確定性。
至於金融股呢?縮表會如何影響銀行表現?
理論上來說,當縮表發生、利率上升時,其實有助於銀行擴大獲利。因此縮表消息一出,金融股的表現與股市表現會出現反方向:股市會下修,金融股反而會上漲。
美元和新興市場
當縮表發生時,美元會升值;而新興市場會出現貿易逆差,這時候新興市場會購買以美元計價的外債來彌補逆差。
這對新興市場來說可不是好事,因為當債券收益率上升,投資人會將資金重新注入美債市場,新興市場的融資將變得更困難。
另外美元升值就等於新興市場的貨幣會貶值,這會加重新興市場購買美國產品的壓力,最終可能導致新興市場也開始縮緊貨幣政策。
縮表的缺點有哪些?會造成市場恐慌嗎?
縮表意味著要把市場上的錢慢慢收回來,這就會造成市場出現不確定性,不確定性就會形成風險,風險就會導致市場恐慌,所以縮表是有缺點的,一般可以把縮表的風險分為 3 種,以下將解釋:
利率上升
升息是縮表的運作流程之一,那麼升息有哪些缺點呢?
首先利率上升,最先被影響的對象是企業,因為升息意味著貸款成本變高,企業就更不想從銀行借錢出來,導致企業的資金控管必須更保守,經濟將進一步放緩。
再來被影響的是投資人,當存款利率上升時,部分投資人就不想把錢投入市場,轉而把錢存入銀行,就會導致市場的金錢流動性下降,經濟步調再次放緩。
增加公債市場不確定性
美國的公債利率是全球金融資產定價的重要基準,當縮表發生時,債券市場會先被影響,不確定性也會升高,而這也會間接影響全球金融資產的定價。
降低新興市場的流動性
新興市場的流動性會減少,導致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下跌,而美元會升值,雖然 FED 的目的是要幫助經濟發展,但是縮表會讓部分美元流向海外資產,因為用美金買海外的資產更便宜了;而新興市場的資金不願意流向美國,因為新興市場得用更高的價格購買美國的商品。
當新興市場的資金來源被迫縮緊,那麼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價格都有可能要面臨壓力,影響層面可能會延伸到全世界。
近年歷史上的縮表案例?2013-2023年聯準會縮表時間整理
時間軸 | 聯準會做了什麼事 | 結果 |
2013 年中 | FED 向市場溝通,準備縮表 | 市場出現一小陣恐慌。 |
2014 年 1-10 月 | FED 縮減購債 | |
2014 年 10 月 | FED 停止購債(印鈔) | 資產負債表為 4.5 兆美元。相較 2008 年次貸危機前,增加了 3.7 兆美元,也就是說這 8 年的 3 次 QE 共「印」了 3.7 兆。 |
2015 年 12 月 | 首次升息,升息一碼 | |
2016 年 12 月 | 第二次升息,升息一碼 | |
2017 年 3 月 | 第三次升息,升息一碼,並說明可能要修改貨幣政策 | |
2017 年 6 月 | 第四次升息,升息一碼,並堅定的說要開始縮表 | |
2017 年 9 月 | 決定 10 月開始縮表 | |
2017 年 12 月 | 第五次升息,升息一碼 | 2017 年下半年,股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
2018 年 3 月 | 第六次升息,升息一碼 | |
2018 年 6 月 | 第七次升息,升息一碼 | |
2018 年 9 月 | 第八次升息,升息一碼 | |
2018 年 10 月 3 日 | FED 主席在一檔新聞節目中發表言論,認為現在還沒達到中性的貨幣政策,暗示未來還要多次升息 | FED 的暗示多次升息加上當時中國和美國正在打貿易戰,讓市場一時間遁入恐慌氣氛,10 年期國債殖利率飆升至 3.2%,整個 10 月美股蒸發 2 兆美金。 |
2018 年 12 月 | 第九次升息,升息一碼,同時 FED 主席在 FOMC 會後記者會發表鷹派言論 | FED 的鷹派發言讓市場再次陷入恐慌,美股在單周內下跌 8-9%。不過 2018 年最後一週,美股全面反彈。2018 年的股市就處於漲漲跌跌的情況。 |
2019 年 3 月 | 經濟分析顯示不會再升息,同時 FED 宣布 2019 年 9 月要結束縮表 | |
2019 年 6 月 | 有 8 名委員認為 FED 應該降息 | |
2019 年 7 月 | FED 宣布降息一碼,同時提早 2 個月結束縮表 | 2019 年下半年,因為降息和縮表結束,美股再次進入牛市 |
2019 年 9 月 | 第二次降息,降息一碼 | |
2019 年 10 月 | 第三次降息,降息一碼 | |
2020 年 3 月(疫情爆發) | 宣布大幅降息至 0-0.25%,並啟動「無限 QE」 | 市場無懼疫情影響,美股繼續突破新高,但也同時埋下通膨的種子 |
2021 年 11 月 | FED 宣布準備縮減購債 | 美股當時在最高點,從這時候開始美股下跌 |
2022 年 3 月 | 宣布升息一碼 | |
2022 年 5 月 | 第二次升息,升息 2 碼,同時宣布啟動縮表 | |
2022 年 6 月 | 第三次升息,升息 3 碼 | |
2022 年 7 月 | 第四次升息,升息 3 碼 | |
2022 年 9 月 | 第五次升息,升息 3 碼 | |
2022 年 11 月 | 第六次升息,升息 3 碼 | |
2022 年 12 月 | 第七次升息,升息 2 碼 | |
2023 年 1 月 | 第八次升息,升息 1 碼 |
延伸閲讀:
美國的縮表可以大致分成 3 個階段來解釋:
前3輪QE結束後的縮表
在 2008 年至 2015 年,美國已經渡過 3 次 QE,市場看似回穩,所以在 2014 年底結束購債,並在 2015 年底開始升息,一路持續到比較特別的 2018 年,在 2018 年前,經濟都處在相對健康的狀況,縮表升息並未對市場造成劇烈影響。
2018年的縮表
2018 年可就不同了,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要對中國徵收大量關稅,引發著名的「中美貿易戰」,當時經濟狀況處在「縮表、升息、貿易戰」,可想而知市場充斥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但前 9 個月還好,那時候的經濟表現都維持在穩定水平,直到 10 月。
2018 年 10 月,FED 主席鮑威爾(Jerome Hayden Powell)在一檔新聞節目中說到「we’re a long way from neutral on interest rates」,表示距離中性的利率政策還有一段路要走,暗示未來可能還有多次升息,市場聽聞後直接陷入恐慌情緒,美股瞬間下跌。
在同年 12 月的 FOMC 會後記者會上,鮑威爾再次發表鷹派言論:「I think that the runoff of the balance sheet has been smooth and has served its purpose, I don’t see us changing that」,表示現在縮表進行得很順利,不需要做任何改變。這發言與市場的共識抵觸,當時市場認為升息應該要結束,縮表也應該要結束了,但是鮑威爾的這一席話,讓大家認為縮表在未來還會持續進行,這就讓市場再次陷入恐慌,美股再次暴跌。
直到 2018 年的最後一週,美股有全面反彈,但以整年來看,2018 下半年的美股是處在漲了又跌,跌了又漲的窘境。
2022年通貨膨脹下的縮表
2020 年疫情肆虐,全球經濟陷入困境,3 月的時候 FED 宣布「無限QE」,央行不斷向市場灌入資金,讓美股不但未受到疫情影響,反而還持續突破新高,不過這也為通貨膨脹埋下一顆種子。
而在 2021 年底,通貨膨脹的種子開始萌芽,FED 宣布要開始縮減購債,作為準備縮表的第一步,並且在 2022 年 3 月 開始宣布升息,而往後的 5、6、7 月也分別宣布大幅升息,同時 5 月份也宣布開始正式縮表,但連續幾個月的 CPI 都很高,至少都有 7% 以上,表示縮表並未有效打擊通膨,未來如何緩解通膨還不得而知。
出現縮表時,該怎麼投資?
雖然縮表不是天天發生,不過一但發生縮表,就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那麼這時候的投資人要怎麼投資呢?以下將做說明:
不要輕易退出市場
投資股票本來就有賺有賠,不要因為縮表而出現恐慌情緒,甚至出清手上持股,反而建議不要退出市場,並保持一定的比例在股市,等待縮表結束後,股市將會回穩,投資回報也會回穩。
挑選基本面良好的投資標的
當股市下跌時,不論是基本面良好或不好的公司都會面臨下修,這時候就是買入好資產的好時機,建議在股市裡要一直保留充沛的資金,當遇到這種市場修正時,持續購買基本面良好的公司,未來這些公司才會大力回報你。
延伸閱讀:新手買股票系列:如何挑選一檔好股票?
做好資產配置,達到風險分散
最後,要做好資產分配,不要投資單一個股、族群,反而建議要投資多元化的股票、ETF,或是把債券加入到投資組合中,達到資產和風險都能分散。
當市場出現下修時,才不會因為單一標的暴跌而影響整個績效,甚至有些標的會在逆風展現價值,逆勢上漲,就會平衡掉損失。
延伸閱讀:什麼是資產配置?學校沒有教你的資產配置方法
總結
簡單做個總結,縮表通常發生在 QE 後,指的是央行要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行為,而這些是一連串的行為:「縮減購債、升息、縮表」。
縮表會使市場的不確定性提升,連帶影響債券、股票、新興市場的表現,因此投資人要及早建立起投資觀念,不要在縮表發生時急於退出,也不要重壓單一標的,並且要做好分散投資,到時市場穩定後才會帶來豐厚報酬。
延伸閱讀:【分散投資懶人包】好處和風險有哪些?為何巴菲特說:集中投資比分散投資好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