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年,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巴菲特對於分散投資發表了反對意見,往後成為「分散投資」和「集中投資」最經典的比較案例,但是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分散投資卻是新手階段常被鼓勵的投資方式。
那麼,分散投資的目的是什麼?它有什麼好處和風險?市場上最常見的股票投資組合有哪些形式?巴菲特對分散投資到底有怎樣的獨到見解?分散投資和集中投資的差別在哪?這些投資人常見的疑問,都會一一回答在文章中。
最後更新:2023年2月17日
分散投資是什麼?目的是什麼?
分散投資,是一種許多人會用的投資方式,它的原理不外乎常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掛在一起。沒有錯,這的確是分散投資裡最經典的解釋。
那為什麼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我們先把每個籃子比喻成每項投資、每個雞蛋比喻成每個資產,當我們不小心把籃子打翻,裡面的雞蛋就會一起破掉,就等於把我們辛辛苦苦累積的投資虧損掉了。
所以為了避免雞蛋一次打破,我們會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裡,當一個籃子被打翻,我們其他籃子的雞蛋還能完好無損,也就是說,當一項投資虧損了,損失的只是那項投資的資產,卻還有其他項投資繼續進行。
這就是分散投資最常見的解釋。
其實許多人會崇尚分散投資不是沒有原因的,有研究學者發現這與「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這個心理現象有關,人類都是討厭損失的,所以為了減少損失,就會想辦法解決損失,分散投資就是「損失厭惡」下所產生的解決方法。
那要怎麼理解「損失厭惡」呢?可以先從這個例子找到解釋:
假設今天有 2 種情況:
1. 有人給你 100 塊錢
2. 有人給你 200 塊錢,過一陣子把其中 100 塊錢收回來
兩種情況的結果都一樣:你都拿到 100 塊錢。
但感受一下當時的心情,你比較討厭哪一種?
許多人的答案會傾向「討厭」第二種,因為大家「討厭」損失(損失 100 塊)。
當這種討厭的感覺出現時,大家的感受多少都有些不好,所以為了減少這種情況出現,開始做出一些解決行為。在投資界裡,分散投資就是「損失厭惡」的解決行為。
這樣基本上就能理解分散投資的原理,為什麼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了,它的目的就是降低大家「損失厭惡」的心理。
分散投資的股票投資組合,長什麼樣?能怎麼投資?
分散投資由許多投資項目組合起來,當然也有許多種不同的組合法,但共通點是買入不同類別的資產,例如股票和債券就是不同的資產,股票又分為不同產業的股票、大型股、價值股等等;債券又分為垃圾債券和投資級債券等等。
以下將舉例分散投資常見的投資組合:
股票及債券(股債配)
股債配是最常見的分散投資方式,顧名思義就是組合內含有股票和債券兩項資產,而股票相對債券有更大的波動性,因此股票往往是這種投資組合裡最大的風險因子,當股票的比例越高,風險越大,反之亦然。
對一些較年輕的投資人來說,股票比例可以放大,因為股票的相對回酬更高,但風險也更高;而對那些準備退休的人來說就不適合了,這時候要將股票比例下降,債券比例拉高,因為債券相對股票更穩定。
因此對於到退休年齡的人來說,建議不要追求高風險的投資,這時把投資組合往債券靠攏會比較好。
延伸閱讀:
不同產業的股票
股票可以按產業來劃分,例如 S&P 500 是由 11 個不同行業的公司股票所組成,所以很適合用來做分散投資。
在 2008 年次貸危機期間,房地產和金融行業蒙受巨大虧損,但是公用事業和健康產業的損失程度卻不明顯,顯示投資在不同產業也可以把風險分散掉。
推薦閱讀:
大 / 小市值公司
將資金分散投資在大市值和小市值公司,也可以把風險分散開來,一般來說,小市值的公司比更穩定的大市值公司,更具有高風險和高回報。
按市場投資
投資標的的地理位置也是決定分散投資的方法之一,一般來說,市場分為 3 個:美國、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每個地方(市場)的法律、環境、產業不同,也有不同的投資模式,假如一個市場發生經濟動盪,另一個市場不會因此受影響,這樣就能把風險分散開來。
成長股 / 價值股
投資在成長股和價值股也可以做到分散投資,這兩種股票的性質也不一樣。
成長股是那些營收、獲利、現金流都在快速成長的公司,財報的估值也往往高於整體市場(因為成長迅速);價值股是那些已經發展成熟,進步空間有限的公司,例如金融行業和公用事業,因為成長較慢,所以估值也相對低。
成長股雖然成長迅速,但風險較高,相對報酬也較高;而價值股已經發展成熟,所以風險較低,相對回酬也較低,投資在這兩種股票上,可以讓價值股把成長股的風險抵銷掉。
延伸閱讀:
分散投資真實案例:Ray Dalio 的全天候投資組合
Ray Dalio 是橋水基金的創辦人,他有一個引以為傲的投資組合:全天候投資組合(The All-Weather Portfolio),是一種被設計用來應付所有市場變化的投資組合,力求不論在經濟成長、衰退、通貨膨脹、通貨緊縮都能表現良好。
全天候投資組合的配置包括:
投資標的 | 組合比例 | 追蹤目標 |
TLT | 40% | 追蹤 20 年期以上的美國公債 ETF |
IEF | 15% | 追蹤 7-10 年的美國公債 ETF |
DBC | 7.5% | 追蹤 6 個交易量最大及最重要商品(原油、熱燃油、黃金、鋁、玉米和小麥)的 ETF |
GLD | 7.5% | 追蹤黃金價格的 ETF |
VTI | 30% | 追蹤美國 3000 家公司的 ETF(基本上等於投資整個美國) |
至於全天候投資組合的表現如何?
從下面 2013 年至 2023 年初的曲線圖可以發現,如果 2013 年分別投資一萬美金直到 2023 年初,全天候投資組合(藍線)與 S&P500(橘線)相比,分別成長 61.84% 和 170.93%,雖然 Ray Dalio 略輸一籌,但是可以發現更為平穩,甚至 2020 年的疫情幾乎沒有影響到組合成長,因此若想把風險降到極低,可以考慮模仿他的投資策略。
延伸閱讀:
分散投資的好處有哪些?
降低非系統性風險
在理解分散投資如何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之前,先快速理解何謂「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一種不可控的風險,由經濟和市場驅動,會影響整個市場環境
非系統性風險:由個別公司產生的風險,單一事件不會影響到整個大環境
舉例來說,當全球只有 2 家汽車公司:H 和 T。
當全球經濟不好,大家手上沒多餘的錢買汽車時,所有汽車公司(H 和 T)的銷量就會下跌,股價也應聲下跌,這就是系統性風險。
當 H 公司的零件出現問題,消費者不敢買 H 汽車而轉向買 T 汽車,H 公司的銷量就會下跌,股價也下跌,但 T 公司的銷量會上升,股價也上升,這種情況就是非系統性風險。
如果我們同時買 H 和 T 的股票,就算 H 下跌,T 也會上升,所以 T 彌補了 H 的虧損,非系統性風險就被解決了。
同理的, 分散投資就是把錢投資在不同項目上,不同項目之間的虧損和獲利都會互相平衡,造成非系統性風險大大降低,這就是分散投資的好處。
延伸閱讀:
長期報酬是好的
分散投資的長期報酬通常是正向的,就算非系統性風險導致的「一升一降」讓資產在短期內看不出變化,但是以長期來看,資產是有機會往上升的。
舉個分散投資最經典的標的:S&P500,S&P500 是美國最大的 500 家上市公司,各行各業都在裡頭,所以風險也很分散。
觀察 S&P500 的歷史成長,從 1957 年至 2018 年近 60 年間,年平均報酬率是 8%,但不是每一年都是以 8% 的趨勢成長,有些年份是虧損的,有些年份是獲利的,但是把時間拉長可以發現,報酬是穩定成長的。
那麼,分散投資應該要分散到怎樣的程度才算好呢?你可以從以下的影片獲得解答:
分散投資的風險(壞處)有哪些?
減少盈利
分散投資有一個隱形風險,那就是會讓盈利下降,雖然上面提到長期報酬是好的,但那是最普通的報酬,真實的情況是公司股價有升的、也會有跌的。
假設今天投資 10 支股票,其中一支上漲超過 100%,其他股價卻維持水位,那整體投資績效就是上漲 10%,但如果你只投資那支會上漲 100% 的股票,那獲利就是 100%。
舉個例子,特斯拉(股價代號:TSLA)在 2020 年初飆漲,遠遠超越市場表現,而當時它還沒加入 S&P500,那麼只投資 S&P500 的人,自然就少分到這塊餅。
這個壞處正是巴菲特不支持分散投資的原因,下面會提到他為什麼不鼓勵分散投資。
無法顧及所有資產
如果投資組合裡有 10 支股票,那投資人就需要時時刻刻關注這 10 家公司的變動,先假設大部分人都不是全職投資人,那麼一般人是無法負荷這 10 家公司的研究的,例如沒時間研究每家公司的財報,所以會造成無法顧及所有資產的窘境。
想當然爾,如果投資更多家公司,例如 15、20、30 家,要求對公司的了解程度只能更高,到時會造成更大的負荷。
所以建議投資在自己有時間及能力了解的公司,或是直接投資大盤指數,跟著趨勢走,才會比較省力。
手續費可能過多
分散投資有一個盲點是許多人不會注意到的:過多手續費。
當投資越多項商品時,有越有可能需要繳更多手續費,萬一投資獲利無法補足手續費,等於是弄巧反拙,所以手續費也是分散投資要注意的事情。
集中投資 vs 分散投資
集中投資是分散投資的對立面,集中投資希望只選少數幾支標的,並期待這幾支標的能帶來超越大盤的表現,與分散投資最大的不同是,分散投資只要越分散就越接近大盤報酬;而集中投資背道而馳。
但相對的,集中投資也需要更專業的操作技術,因此通常是專業投資人的投資方式。
那麼集中投資能否帶來超額報酬?其實這要看投資人的選股能力,老實說,集中投資的風險比分散投資大很多,因此不建議一般投資人(尤其新手)用這種方式。
推薦閱讀:
以下是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的差別:
分散投資 | 集中投資 | |
相對回酬 / 損失 | 小 | 大 |
需對公司的了解程度 | 低 | 高 |
相對風險 | 小 | 大 |
適合族群 | 新手、業餘投資人 | 專業投資人、全職投資人 |
其實不論是集中投資和分散投資,都有它們相對應適合操作的族群,所以並沒有分散投資一定好過集中投資、或集中投資優於分散投資的觀念。
如果選股能力較弱、沒時間研究公司,那分散投資自然是首選;如果選股能力強、有充沛時間研究公司,那集中投資比較適合你。說到這邊,接下來要帶到巴菲特對分散投資的看法,剛好呼應兩種投資方式的精髓。
巴菲特對分散投資的看法
巴菲特在 1996 年的波克夏.海瑟威年度股東大會上,提到對於「分散投資」的見解,當時的他受到台下記者的訪問,問到他關於分散投資和集中投資的原則是什麼。
巴菲特認為分散投資對真正懂投資的人來說,是無意義的行為,是一種對無知的保護,他們想確保投資組合不會被市場的波動影響,因為這對於不知道怎麼分析公司的人來說,是比較安全的。
延伸閱讀:
但假設你知道如何分析及研究一家公司,就沒必要投資 50、40、甚至 30 家公司了,譬如說,你手上有一份優質公司的排名,卻把資金投資在排名 30 而不是第一名的公司,或平均分散在這 30 家裡面,而不往第一名的公司投入多一點資金,這看起來很蠢對吧?
所以分散投資對於巴菲特和他的夥伴查理.蒙格來說,都是不好的操作,或許對於一般人來說分散投資的平庸績效已經能夠滿足自己,但在巴菲特眼裡,分散投資意味著投資人不了解公司的商業模式。
巴菲特進一步提到,在波克夏.海瑟威裡,就算把所有錢投資在 3 家自己完全了解的股票,他也會非常開心,甚至覺得這輩子已經夠用了。巴菲特認為,一家好的公司可以很好的應付市場的變化和競爭,可口可樂就是他最自豪的例子。
當然如果能找到更多類似可口可樂的公司,他也會盡情把錢「分散」在那,但不可能那麼容易找到,甚至認為只投資在少數優良公司的風險比分散投資小很多。
這樣看起來,巴菲特其實不鼓勵分散投資,反而推崇集中投資,但是我們畢竟不是巴菲特,每個人也有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那麼什麼時候該分散,什麼時候該集中,對於一般人來說該怎麼選,請看下一段。
什麼時候該分散投資?什麼時候該集中投資?
大部分人會選擇投資交易,都是為了讓自己在主業外能有一個多餘收入,但是時間上的不足加上選股策略不如專業投資人,或許這時候選擇「分散投資」是比較好的。
而少部分人的選股能力很強,或者本身就是全職投資人,這時候選擇「集中投資」會比分散投資來得好。
所以什麼時候該分散、什麼時候該集中,其實要看的是投資人的選股能力。選股能力差就用較保守的分散投資;選股能力強就用較激進的集中投資。
總結
看完以上內容,你已經了解到分散投資的精髓了,簡單總結一下:
分散投資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損失厭惡,而把雞蛋(資金)放在不同的籃子(投資標的)裡,其好處有:降低非系統性風險、穩定的長期報酬,但缺點則有可能錯失更大的獲利、無法照顧所有標的、產生過多手續費。
而與之對立的是集中投資,也是巴菲特崇尚的投資方式:只投入在幾支股票上,並期待這幾支能超越大盤。但集中投資的專業門檻較高,比較不適合大部分人使用,所以如果選股能力欠佳或想將風險降低的投資人,建議還是使用分散投資,反之選股能力好的人才使用集中投資。
推薦閲讀: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