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點閱財經新聞,「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詞似乎無處不在,而且這現象也正在一步一步蠶食著全球人民的財富。
事實上,美國2022年5月通膨率已高達8.6%,算是近40年最高水平,這數字讓不少人大感吃驚。
為了抑制通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已在同年的6月15日,宣佈升息75基點,此舉造成全球投資者和央行繃緊神經。而大馬國家銀行(BNM)加碼升息的說法,也在甚囂塵上。
延伸閱讀:什麼是升息?聯準會升息能抗通膨?|盤點升息的4大影響
通膨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它會讓所有人苦不堪言?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如何在通膨時代下,守住自己的財富?本文將一一提供解答。
最後更新:2023年2月22日
什麼是通貨膨脹?
簡單來說,通貨膨脹是隨著時間的轉移,我們手上鈔票的購買力、價值會逐漸減弱,同樣的金額能夠買到的東西,正逐月或者逐年減少。換句話說,物價正在節節攀升。
相信生活在馬來西亞的你,肯定注意到近期有許多物品都漲價了,平時的談話也離不開“起價”的課題。
不曉得你有沒有察覺到,手上的 RM10 鈔票,能購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了?另外,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長輩說,在30到40年前,RM10可以買到三到四碗雲吞麵,但到了今時今日,這金額只能買到一碗。這就是通膨造成的結果。
然而,究竟是什麼力量,將通貨膨脹現象拉到我們面前?
為什麼會通貨膨脹?原來通貨膨脹發生有這三大原因
貨幣供給增加
當在市場流通的貨幣,或者經濟體內的貨幣供給量增多,但可以購買的商品卻沒有同步增加,資產價格就會逐步升高。另一方面,貨幣購買力就會遭到削弱。
- Advertisement -
以全球通用貨幣美元來看,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在疫情期間透過量化寬鬆(QE)擴大貨幣供給(俗稱印鈔),拯救美國經濟和股市。此舉雖然成功為民間、市場注入流動性,但也滋生了上述貨幣過多的現象。
FED 釋放出來的資金,除了湧進美國房市和股市,也會流向外國資產、大宗商品等,造成全球資產價格同步膨脹。
延伸閱讀:一分鐘了解聯準會(FED)是什麼?聯準會和升息有什麼關係?
貨幣貶值
當一國貨幣貶值,也就是對外購買力減弱了,進口成本將同步增加。換句話說,外國商品「變貴了」。
隨後,進口商為了轉嫁成本,難免會提高自身商品價格。循環下來,消費者會面臨物價升高的局面。
商品供需失衡
若商品供應減少,或者市場需求擴大,都會造成物價上漲,畢竟這兩個現象都意味著商品供不應求。
這幾年發生的幾宗大事件,接二連三地阻斷全球供應鏈,其中包括從疫情癱瘓物流運輸系統、俄烏戰爭讓各類食材斷供、中國封城阻礙貨品生產和出口。
認識通貨膨脹的3大類型
需求拉動型通膨(Demand-Pull Effect)
當經濟體內的貨幣和信貸擴大,意味著國人手上的資金更加充裕,市場對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將大受刺激。而需求突破生產能力後,價格會應聲上漲,造成所謂的需求拉動型通膨。
除了貨幣供給增加,政府加大支出、國人消費習慣改變,也會引發上述現象。
成本推動型通膨(Cost-Push Effect)
成本推動型通膨指的是生產成本不斷漲高,最終推升產品和服務價格。
打個比方,貨幣供給擴大後,遊資會流進大宗商品領域投機炒作推高價格。面臨節節攀升的生產成本,有的廠商會憑著雄厚財力吸納所有成本,決定不漲價;有的廠商則會為了維護盈利、財務狀況而選擇把成本轉嫁給客戶或消費者,引發成本推動型通膨。
固有型通膨(Built-in Inflation)
固有型通膨由市場心理預期引起。比方說,工人預期未來物價會繼續上漲之際,積極要求企業漲薪。後者答應並且落實後,生產和運營成本將同步提高,最終導致物價進一步拉升,讓漲價現象無限循環下去。
如何觀察通貨膨脹率?
多數經濟體都會透過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觀察通膨程度。比方說,當月CPI按年上升3%,意味物價和通膨率為3%,國民手上的貨幣購買力也就縮水3%。
一般而言,通膨率處在3%以內,算是穩定水平;超過3%則有點嚴重,屆時政府和央行會開始考慮介入穩定物價;若通膨率低於0,成為負數時,則是通貨緊縮(Deflation)開始出現的跡象。
通貨膨脹是壞事嗎?不見得,因為通貨膨脹也會帶來好處
在通膨的環境下,多數人會傾向將存款用於投資股票、債券、房產等資產,推升資產價格。對於早已入場部署的投資者,可以藉此獲得不俗的投資回報。
至於商家,通膨意味著市場需求火熱,因此可以透過靈活調整商品售價,獲得更高利潤。
通貨膨脹會帶來什麼壞處和影響?
通膨環境會造成貨幣快速貶值和物價昂貴,大幅推高國人生活成本,社會將更加苦不堪言。另外,眼見本國貨幣大幅貶值,國人也會更傾向持有其他國家貨幣,這反倒會近一步拖累本國貨幣匯率,讓通膨問題雪上加霜。
在馬來西亞,政府向來有針對汽油和柴油提供補貼,以降低國人生活成本。若物價繼續上漲,使得政府擴大補貼力度和範圍,國家財政實力會進一步弱化。
如何對抗通貨膨脹?
在通膨時代,我們應當如何為自己的財富保值,甚至是增值?其實,依然有很多人會選擇把存在銀行戶口,坐收存款利息,畢竟這是接近零風險的做法。
這方法不能說是錯,但我們必需思考,光把錢存在銀行是明智的嗎?因為銀行提供的存款利息,很可能會跑輸通膨。換句話說,自己的財富在逐年縮水。
因此,大家不妨考慮把一半的資金,拿出來投資增值。
最為普遍的做法是投資股票,享受公司派發的股息,或者是股價增長的資本利得。同時,我們必需確保那是一家優質公司,現金充裕和現金流(Cash Flow)健康之餘,對供貨方客戶有溢價能力,這樣才能在通膨時代守住盈利,進而有能力派息或者股價上揚。
若是平日工作繁忙沒時間研究股市,或者對自己的操盤技術沒信心,也可以考慮投資在名聲好、過往績效優良的信託基金。
推薦閱讀:
總結
FED 等各國央行在疫情期間擴發貨幣、全球供應鏈斷層問題,確實在近幾年帶來了嚴重的通膨。各國人民手上的貨幣購買力,正在一步一步縮水。
為了資產保值,不少投資者也將資金投入股市。但隨著FED情緒開始轉鷹,透過升息和縮表減少市場遊資,未來通膨會進一步惡化還是有所改善,仍是未知數。
- Advertisement -
延伸閱讀:
身處在這十字路口上的投資者,必需嚴謹觀察FED和各國央行舉動、各大經濟數據的變化,才能保護好自己的財富!
如果你想要了解 Spark 對2022年通貨膨脹的看法,以及應對政策,可以觀看以下的影片: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