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買賣美股或馬股,投資者都不敢忽略有關 聯準會 (FED) 的新聞。每當 FED 主席發表談話,抑或是主持記者會,投資者都要豎起耳朵專心聆聽,生怕錯過任何一道重要消息。
2022年,FED 一共宣布了7次的升息舉措,基準利率從一開始的0% – 0.25%,一直攀升至4.25% – 4.5%。FED 正努力降低市場資金流動性,對抗節節攀升的通貨膨脹率。
究竟 FED 是什麼機構?它們對於美股乃至全球市場,有多龐大的影響力?為什麼全球市場都公認 FED 是“最具影響力的央行”?
本文將一一介紹FED的架構、定位和職能,讓讀者對於FED有基本認識,從而更靈活地調整投資組合。
*最後更新:2023年2月2日
FED(聯準會、美聯儲)是什麼?
FED 的英文全名為 Federal Reserve System,中文稱為聯邦準備系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又稱聯準會、美聯儲。
聯準會 (FED) 是美國的中央銀行,由三大機構組成,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金融機構,負責維持美國貨幣政策與金融系統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聯準會 (FED) 是怎麼誕生的?
為了有效控管金融系統,全球各大經濟體都會設立專屬的中央銀行(Central Bank),透過調整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調降利率、買賣外匯等手法,維持金融系統穩定。
一般來說,當經濟活動過熱、百物價格上漲時,央行便會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量,讓經濟活動降溫以穩定物價水平,反之亦然。
在馬來西亞,國家銀行(Bank Negara Malaysia,BNM)便是扮演央行角色。近期比較牽動市場神經的做法,便是在2022年5月11日宣佈上調隔夜政策利率(OPR)25基點。消息一出,綜指(KLCI)在12日應聲下挫17.13點,或1.10%。
延伸閱讀:
視線轉移到美國,央行的角色則由聯準會 (FED) 扮演。
說到聯準會 (FED) 被建立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在1907年爆發的美國銀行危機。這場金融危機釀成美股暴跌、經濟衰退、銀行擠兌等憾事。最後由著名金融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John Pierpont Morgan),說服其他銀行家往股市注資,這場危機才逐步穩定下來。
這場風波也讓美國政府意識到,有必要建立專屬的央行避免類似危機再度發生。因此到了1913年,美國國會通過《聯邦準備法案》(Federal Reserve Act),進而創設聯準會 (FED)。
聯準會 (FED) 的組織架構
聯準會 (FED) 是由三大機構組成:
-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Governors)
- 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此外,聯準會受到美國國會監督。
聯邦準備理事會 (Federal Reserve Board of Governors)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聯邦準備理事會,算是 FED 的首腦。理事會的職責如下:
- 監管12家聯邦準備銀行的運作
- 每兩周召開一次會議,討論貼現率、存款準備率等
人事安排方面,聯邦準備理事會一共由7位理事組成,包括主席和副主席在內,皆由美國總統提名,也必須獲得參議院通過。同時,聯準會理事,都兼任 FOMC 成員。
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的任期為4年,可以連任。但若主席遭到罷免,其他理事都必須同步退出,這是為了避免前主席憑藉其影響力,架空新任主席。
2022年聯邦準備理事會理事名單如下:
主席 | 鮑威爾(Jerome H. Powell) |
副主席 | 布蘭納德(Lael Brainard) |
理事 | 包爾曼(Michelle W. Bowman) |
理事 | 麗莎庫克(Lisa D. Cook) |
理事 | 菲力傑斐遜(Philip N. Jefferson) |
理事 | 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J. Waller) |
理事 | 懸空 |
聯邦準備銀行 (Federal Reserve Bank)
聯邦準備銀行的主要職能如下:
- Advertisement -
- 執行聯準會 (FED) 的決策
- 監督美國銀行業與和金融系統
根據《聯邦準備法案》,美國一共劃分成12個準備區,每一個準備區都設有一家準備銀行,個別管理所屬地區金融事務。2022年的名單如下:
主席 | 聯邦準備銀行 |
肯尼斯蒙哥馬利(Kenneth C. Montgomery) | 波士頓聯邦準備銀行 |
約翰威廉(John C. Williams) |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 |
帕特里克哈克(Patrick T. Harker) | 費城聯邦準備銀行 |
洛雷塔莫斯特(Loretta J. Mester) | 克利夫蘭聯邦準備銀行 |
托馬斯巴金(Thomas I. Barkin) | 里奇蒙德聯邦準備銀行 |
拉斐爾博斯蒂克(Raphael W. Bostic) | 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 |
查理斯埃文斯(Charles L. Evans) |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 |
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 | 聖路易斯聯邦準備銀行 |
尼爾卡斯卡瑞(Neel Kashkari) | 明尼阿波利斯聯邦準備銀行 |
埃絲特喬治(Esther L. George) | 堪薩斯城聯邦準備銀行 |
梅雷迪布拉克(Meredith Black) | 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 |
瑪麗達里(Mary C. Daly) | 舊金山聯邦準備銀行 |
值得一提的是,每間聯邦儲備銀行的股權,都並非由政府獨資持有,而是由公私部門共同持有。每家準備銀行都有自身的董事會,由9名董事組成,其中3名由聯準會任命代表公部門;其餘6名則由管轄區內的會員銀行選舉產生,代表私部門。
上述12家銀行里,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算是主要成員,因他們負責公開市場操作,和持有資產最龐大。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主要職責是:
- 制定美國貨幣政策,包括設定準備金要求、貼現率等
- 負責包括買賣政府債券在內的公開市場操作
- 在經濟增長、物價穩定之間拿捏平衡
此外,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會每年固定在華盛頓召開8次利率決策會議,決定隨後的聯邦基金利率(FFR)走向。所以,大家常常在新聞上看到“聯準會升息”的動作,是由聯準會中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負責的。
FOMC 2023年的利率決策會議的開會日期如下:
2023年會議次數 | 日期 |
1 | 1月31日至2月1日 |
2 | 3月21日至22日 |
3 | 5月2日至3日 |
4 | 6月13日至14日 |
5 | 7月25日至26日 |
6 | 9月19日至20日 |
7 | 10月31日至11月1日 |
8 | 12月12日至13日 |
至於人事安排,FOMC 是由12位投票成員組成,其中7位是聯準會理事;1位是執行貨幣政策的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主席;另4位成員,則是其餘11家準備銀行主席每年輪流擔任。
FOMC 的主席是由聯邦準備理事會的主席擔任;副主席的位子,則由紐約聯邦準備銀行主席坐上。
聯準會 (FED) 為何牽動全球市場神經
雖然聯準會 (FED) 主要服務美國市場,所作出的決策都以美國經濟與金融、物價穩定性為主要考量,但由於美國是全球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且美元是全球流通貨幣,因此 FED 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各國投資者關注。
在2022年5月4日,FED宣佈升息50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FFR)目標區間,上調至0.75%至1%之間。此次升息幅度,堪稱自2000年以來最高。
延伸閱讀:
同時,FED 也宣佈從今年6月1日起,縮減將近9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抑制通膨。
眼見美國2022年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迎來8.6%的近40年最高年增幅,市場紛紛擔心 FED 會更激進地升息與縮表!
延伸閱讀:
聯準會 (FED) 的獨立性
到底誰能全盤掌控 聯準會 (FED) ?其實,聯準會 (FED) 算是獨立機構,因他們做出的決策,都只是從經濟和金融穩定出發,不用得到總統或是政府的批准。
換句話說,聯準會 (FED) 不隸屬於任何部門或機構,但依然受到國會監督,例如聯邦準備理事會每年需要針對貨幣政策的目標與落實進展,向國會報告兩次;聯準會主席的任命,也需要得到國會的批准。
事實上,聯準會 (FED) 的機構比全球央行來得複雜,也是為了避免被個別人士或集團控制,維持其獨立性。
總結
雖然聯準會 (FED) 是美國央行系統,但其一舉一動,無不牽動全球投資情緒。同時,各大經濟體貨幣升貶值,都很看聯準會 (FED) 臉色。
因此,無論是買賣美股還是馬股,投資者都必需留意聯準會 (FED) 最新動向,為自己的部署趨利避害!
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