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帶你了解 PPI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什麽?PPI公式如何計算?PPI 指數的用途是什麽?PPI 和 CPI 以及通貨膨脹的關係,對股市有什麽影響?還教你如何查詢美國、台灣、馬來西亞的PPI公布時間。
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是什麼?
PPI 是 Producer Price Index,中文是生產者物價指數,記錄「生產者」即工廠或公司面對成本壓力,從出廠階段觀察,公司在製造商品或提供服務時,原材料、能源等成本的變化。
一般而言,如果工廠的源頭價格高,那麼經過批發、零售的層層成本疊加,最終到消費者手上價格就會變的更貴。如果 PPI 持續攀升,可能代表未來消費者要花更多錢買東西。
所以,PPI 相當是一個預測工具,幫我們預測商品和服務價格是否會在未來上漲的指標,不是100%告訴你 PPI 上漲等於通貨膨脹一定會發生。因為短期內,批發和零售層面的通膨可能因分銷成本以及政府稅收和補貼而有所不同。
想像你是開咖啡店的老闆,
- 原料價格波動:
你需要進咖啡豆、牛奶和紙杯來做拿鐵。如果咖啡豆的價格因為某國天氣不好而飆升,牛奶也因奶牛飼料漲價而變貴,那你的成本自然變高。這些變化就是 PPI 指數的體現:當原料變貴,PPI 就會上升。 - 傳導到消費者:
如果你的成本大幅提高,你可能會考慮調漲拿鐵的價格,從原本的 80 元調到 90 元,這就把成本壓力傳遞到消費者頭上。但有時候,你也可能不漲價,而是選擇吸收成本,讓利潤變薄,這樣 PPI 的影響就不直接反映在消費者的支出上。
每個國家都會在每月公布自己的 PPI 指數,以進行經濟分析和政策制定,但美國的 PPI 指數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PPI 指數,因此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重點。
美國的 PPI 指數由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發布。每個月約有 10,000 項 PPI 數據被發布,幾乎涵蓋了美國經濟中所有商品生產行業,包括:礦業、製造業、農業、漁業、林業、自然資源(如天然氣和電力)、建築業、廢料和回收及服務業。
其中,PPI 覆蓋了 約 72% 的服務業產出(以 2007 年經濟普查中的收入數據為基準),這表明服務業在 PPI 中占有重要地位。
PPI 公布時間
美國勞工部通常在每個月中旬公布最新的 PPI 指數, 以下是2025年美國 PPI 指數每月公佈的日期:
PPI 指數的月份報告 | 公布日期 |
2024年12月 | 2025年1月15日 |
2025年1月 | 2025年2月13日 |
2025年2月 | 2025年3月13日 |
2025年3月 | 2025年4月11日 |
2025年4月 | 2025年5月15日 |
2025年5月 | 2025年6月12日 |
2025年6月 | 2025年7月16日 |
2025年7月 | 2025年8月14日 |
2025年8月 | 2025年9月10日 |
2025年9月 | 2025年10月16日 |
2025年10月 | 2025年11月14日 |
2025年11月 | 2025年12月11日 |
2025年12月 | 2026年1月 |
PPI 指數包含什麽?以美國PPI爲例
PPI 指數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採購品的物價狀況,涵蓋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
原材料包括尚未經過加工的基本物資,如:金屬、礦石、農產品和原油等。原材料是製造過程的最初投入,因此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影響後續產品的成本。
半成品是指已經過部分加工但尚未成為最終產品的物品,例如:鋼材、紡織品和化學體等。半成品將會在製造過程中會被進一步加工,成為最終產品。
最終產品是指已完成所有加工階段,並準備交付給商業用戶或直接賣給消費者的產品,例如:汽車、家電和成衣等。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動直接反映了市場的供需狀況。
不過,各個國家衡量的比重有所不同,如美國甚至還有細緻的劃分:
- 商品類(Commodity)
- 產業類(Industry)
- 最終需求-中間需求(Final Demand-Intermediate Demand, FD-ID)
商品類(Commodity)指數主要衡量3800種原物料、基礎商品和900種服務的價格變動。這些商品涵蓋了各種原材料,如金屬、能源、農產品和化學品等。
產業類(Industry)指數涵蓋約500個行業的價格變動,反映了不同產業的生產成本變化。這些行業包括製造業、建築業、運輸業、倉儲業和其他服務業。
最終需求-中間需求指數(Final Demand-Intermediate Demand, FD-ID)是一個比較新的分類方法,包括600種商品和產業類別,反映整個生產和供應鏈的價格動態。
核心 PPI 是什麼?
核心 PPI(Core PPI)是指在計算中排除了高波動項目,如:
- 食品
- 能源
- 貿易服務
由於以上項目容易受到短期事件和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導致價格變化幅度較大,只觀察 PPI 指數來判斷物價走勢可能會失真。
因此,觀察核心 PPI 能夠更準確地反映物價的真正走勢。一般上,核心 PPI 的年增率走勢通常比 PPI 更平穩。
圖中的紫色線代表核心 PPI,波動幅度較小,能更準確地反映出物價的長期走勢。除了在在2020年疫情期間出現較大波動,隨後在2021年和2022年達到頂峰,然後逐漸回落,核心 PPI 的走勢恢復穩定。
相比之下,圖中的藍色線代表 PPI 指數,包含了所有項目的價格變動。可以看到,PPI 指數的波動幅度較大,例如在2011年至2012年、2015年至2018年,以及2020年至2023年間,PPI 都出現了明顯的波動。
美國 PPI 最新數據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 在2025年1月14日公布的數據,美國2024年12月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升(同比) 3.3%,是自2023年2月以來最大的漲幅;月升(環比)0.2%,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數據低於預期,表明通脹隱憂有所緩解。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後,11月核心 PPI 年增 3.5%;按月來看,核心 PPI 成長 0%。下一次公佈1月PPI將在2025年2月13日。
從分項來看,總體商品價格 (Final Demand Goods) 上升 0.6%,這是連續第三個月上漲。
- 能源價格: 增長主要來自於能源價格的 3.5% 跳升。
- 汽油價格: 上漲 9.7%。
- 其他上漲商品包括住宅電力、肉類、汽車、燃氣燃料、新鮮水果和甜瓜。
- 食品價格: 微跌 0.1%。
- 不含食品和能源的商品價格: 無變化。
- 下跌商品: 新鮮及乾燥蔬菜價格大幅下跌 14.7%,碳鋼廢料和殘留
服務方面 (Final Demand Services),12月價格總體持平,與 11 月的 0.3% 增幅相比有所放緩。
- 交通和倉儲服務: 價格上漲 2.2%。
- 乘客交通服務: 價格跳升 7.2%。
- 其他上漲服務: 包括存款服務、汽車燃料及潤滑油零售、食品零售及化學產品批發。
- 下跌服務: 旅遊住宿服務下降 6.9%,機械及汽車批發、貸款服務、食品批發和家具零售價格也有所下降。
PPI 指數怎麼看?
PPI 指數有兩個主要的增長率指標:
- 年增率(Year-over-Year, YoY)
指某一時期的 PPI 指數與上一年同期的 PPI 指數進行比較後的增長百分比。年增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一年內價格變動的長期趨勢,并分析整體通脹壓力和經濟狀況。下圖是美國從2020年至2024年的 PPI 年增率。
- 月增率(Month-over-Month, MoM)
指一個月的 PPI 指數與前一月的 PPI 指數進行比較後的增長百分比。月增率提供了更短期的價格變動信息,揭示近期的價格壓力和市場變化。下圖是美國從2023年7月至2024年5月的月增率。
經濟分析師通常會研究 PPI 指數與上月及去年同期的變動情況,判斷和預測未來的通貨膨脹狀況。他們還會利用 PPI 指數中最終產品的價格波動來預測即將公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
PPI 高好还是低好?
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的高低不能簡單地用「好」或「壞」來評價,它是一個反映生產成本變化的指標,對經濟的影響取決於具體情況和背景。
如果 PPI 上升,可能意味著生產者成本增加,這些增加的成本最終可能傳遞到消費者,形成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的上漲壓力。
然而,PPI 上升並不總是壞事。如果這種上升是由於經濟活躍、需求增加而引起的(比如旺季時商品需求量大),它可能意味著企業的利潤增加,並帶動投資和就業增長。
相反,如果 PPI 過高且持續增長,可能會讓消費者面臨更高的生活成本,尤其是食品和能源價格上漲會直接壓縮消費者的購買力,進一步影響經濟運行。
當 PPI 持續上升時,央行可能選擇升息來應對潛在的通脹壓力。加息的作用在於提高借貸成本,抑制企業和消費者的支出意願,從而減少市場上的需求壓力,最終抑制價格的進一步上漲。例如,當能源價格飆升導致 PPI 大幅上漲時,加息可以讓資金流動放緩,降低經濟過熱的風險。
另一方面,PPI 的下降通常表示生產成本減少,對企業來說可能是好消息。比如,當農產品價格下降,食品加工企業的成本也會降低,從而有更多利潤空間或可以調低商品價格,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這種情況有助於抑制通脹壓力,讓經濟保持穩定。
然而,如果 PPI 持續走低,也可能是需求疲軟的信號,表明經濟活動減弱,企業缺乏漲價能力,甚至可能引發通縮風險。當企業面臨壓力可能減少投資和僱傭,進一步拖累經濟。
這時央行可能選擇降息,以降低借貸成本,刺激企業投資和消費者支出。比如,在某些經濟衰退階段,PPI 可能因為原材料和商品價格走低而持續下降,這時降息可以為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穩定經濟活動。
PPI 影響
作為經濟和美聯儲升息降息的觀察指標
PPI 指數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用於衡量生產者價格的變動,幫助經濟學家和政府了解經濟運行情況和通脹壓力。
PPI 指數提供了生產者價格變動的早期信號,能夠預測未來的通脹趨勢。如果 PPI 指數持續上升,這表示生產成本增加,生產者可能會將這些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引發通脹壓力。
中央銀行和政府機構經常使用 PPI 指數來制定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例如,當 PPI 指數高於預期時,中央銀行可能會提高利率,抑制通脹;反之,當 PPI 指數低於預期時,可能會降低利率,刺激經濟。
對於美國政府來說,PPI是衡量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資料來源。當 PPI 上升,生產者可能將這些成本傳遞給消費者,導致 PCE 上升,形成傳導(不一定)。PPI 的變動通常先於 PCE,因此 PPI 是預測 PCE 通脹的「領先指標」。
擧個例子,2024年美國 8月 PPI 年升1.7%,9月和8月環比持平,明顯展示出通脹溫和降溫的局勢,因此美國聯準會(Fed)在9月宣布2024年第一次降息。
延伸閲讀:
PPI 指數會影響股市嗎?
PPI 指數對股市的影響非常直接,因為它反映了生產商的成本變化。
當 PPI 上漲時,生產商的成本增加,如果這些成本無法有效轉嫁給消費者,企業的利潤可能會減少,甚至出現虧損,從而影響股市的表現。
當 PPI 指數高於預期時,中央銀行可能會考慮升息以抑制通膨,這會對金融和利率敏感的產業(如:銀行業、房地產業、建築業等)股價造成波動。
然而,PPI 指數上漲並不一定意味著股價會下跌。例如,原材料生產商可以利用更高的價格銷售產品,增加利潤,推動股票的表現。因此,根據不同的產業結構和公司策略,PPI 指數對股市的影響會有所不同。
當 PPI 指數下降時,這表示生產者的原材料、勞工和其他生產成本降低,成本下降可能會帶來顯著的盈利提升,推動企業的股票價格上漲。
此外,PPI 下降通常意味著通脹壓力減輕,這可能會使中央銀行維持或降低利率,從而支持經濟增長。低利率環境對股市和固定收益市場通常是利好的,因為資金成本降低,可以刺激企業投資和消費者支出。
然而,如果 PPI 指數持續下降,並反映出需求疲軟或經濟衰退的跡象,即使短期內企業成本降低,但長期需求不足可能導致經濟衰退,股市也可能會經歷大幅下跌。
延伸閱讀:
PPI 用途
作為價格調整的基礎
PPI 指數能夠反映生產成本的變動,因此被運用在商業合同中,確保價格能夠隨著成本變化進行調整,保護雙方的利益。
在供應合同中,供應商和購買方會約定基於 PPI 指數的價格調整條款。特別是長期服務合同,如建築、維護或運輸服務,會根據 PPI 變動調整費用,確保成本變動反映在價格中,並讓服務接受者享受成本降低的好處。
當 PPI 上升時,供應商可以提高價格;當 PPI 下降時,購買方享受較低價格。
例如,某建築公司與一家大型商業開發商簽訂了一份為期五年的建築合同。在合同中,雙方約定每年根據 PPI 指數的變動對合同價格進行調整。如果 PPI 指數增加 3%,這表示建築公司的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因此報價也會增加 3%,確保建築公司不會因為通脹而承受損失。
作為投資者分析市場和行業表現的重要工具
PPI 指數是投資者分析市場和行業表現的重要工具。當 PPI 指數上升時,這表示生產成本增加。
如果企業無法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企業的利潤可能會受到壓縮,尤其是依賴大量原材料的行業,如製造業、建築業、食品加工業等。
投資者可以根據 PPI 的變動來評估行業的健康狀況,並選擇具有較強定價能力的公司進行投資。
PPI 指數如何計算?PPI 公式
計算 PPI 指數涉及幾個步驟。首先,選取一個基準期,將基準期的價格設為100點,作為比較其他時期價格變動的基準。
例如,美國的 PPI 指數以1982年為基準年。
接著,從生產者收集各類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數據,通常每月收集一次,確保反映最新的市場情況。然後,將商品和服務按類別分類,例如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以便更準確地分析價格變動。
根據每個分類中的商品和服務計算價格指數,公式如下:
價格指數 =(當前期價格÷基準期價格)× 100
之後,對各類別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指數進行加權平均,簡單來說就是根據每類商品和服務在整個經濟中的重要性來決定權重。然後,就可以計算 PPI 指數了,計算公式如下:
PPI 指數 = ∑(個別價格指數 x 權重)
下面是 PPI 指數計算方式的例子:
商品 A | 商品 B | |
基準年的價格 | $ 50 | $ 30 |
當前的價格 | $ 55 | $ 33 |
權重(商品或服務在整個經濟中的重要性) | 0.4 | 0.6 |
價格指數 公式 =(當前期價格÷基準期價格)× 100 | $ 55 ÷ $ 50 = 1.1 1.1 x 100 = 110 商品 A 的價格指數是110 | $ 33 ÷ $ 30 = 1.1 1.1 x 100 = 110 商品 B 的價格指數是110 |
PPI 指數公式 = ∑(個別價格指數 x 權重) | (110 × 0.4) + (110 × 0.6) = 110 |
當前的 PPI 指數是110點,相較於基準年的100點,表明價格上漲了10%。
以美國爲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在過去幾年中有明顯的波動。
在 2020 年初,PPI 年增率大約在 0% 附近徘徊。隨後,由於疫情影響經濟,PPI 指數出現了下降。但從 2021 年初開始,PPI 開始快速上升,並在 2022 年初達到頂峰,年增率達到約 11.6%。
從 2022 年初的高峰開始,PPI 開始逐漸回落,到 2023 年年中,PPI 年增率降至約 1%。根據 2025 年 1 月 14 日的最新數據,PPI 年增率為 3.3%。這表明 PPI 已經從之前的高峰回落,但仍然高於疫情初期的水平。
PPI 指數和通貨膨脹有關係嗎?
PPI 確實是衡量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之一,但生產者物價指數主要從工業和商業的角度來預測通貨膨脹,不能直接等同於通膨水平。
但是,當 PPI 指數上升時,表示生產者的成本,如原材料、能源和勞動力等的費用增加。這些成本增加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導致 CPI 指數上升,簡單來說就是加劇通貨膨脹(物價總水平持續上升)。
當 PPI 指數下降時,消費者也可能從中受益,享受到較低的價格。
然而當 PPI 指數持續性地低於預期時,這可能意味著通貨緊縮(持續的物價下降現象,經濟活動減弱)的情況。
延伸閲讀:
- 搞懂通貨膨脹意思、原因、影響及投資策略 | 通膨升息有何關係?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更新,股市就大震盪?搞懂CPI對生活、通膨、市場的影響(附查詢教學)
- 通貨膨脹應該投資什麼資產?5大抗通膨資產類型一次看
PPI 指数的成長動力來源是什麼?
PPI 指數的成長動力來自多個方面:
1.原材料價格的變動
例如,能源和原油價格的上升會直接提高生產成本;鋼鐵和銅等金屬價格的變動會影響製造業的成本;農產品價格的上漲或下跌則會影響農業和食品加工行業的 PPI 指數。
2.勞動力成本
當工資上漲時,生產者的總成本增加,推動 PPI 指數上升。
3.供應鏈受宏觀層面影響
自然災害、政治衝突或疫情等因素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使原材料和零部件價格上升,進而推動 PPI 上漲。在全球供應鏈運作不暢的情況下,運輸成本的增加也會導致 PPI 指數上升。
4.政府政策
此外,政府政策對 PPI 指數也有顯著的影響。舉例來說,當政府對進出口商品徵收關稅或實施貿易限制時,會增加國內生產者的成本,導致 PPI 指數上升。當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時,這也會增加生產成本,推高 PPI 指數。
PPI VS CPI 指數不什麼不同?有什麼關係?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都是衡量通脹的重要指標。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價變動,因此存在一些差異。
延伸閲讀:
PPI 指數是從生產廠商的立場看物價,主要統計原材料、中間品和最終產品的價格變動,反應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勞工等成本費用。
CPI 指數是從消費者的立場看物價,主要統計的是與人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服務價格,包括食品、服裝、住房等物品,反映的是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所支付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變動。
此外,PPI 指數包括生產過程中的所有階段,涵蓋了原材料、中間品和產成品的價格變化,而且 PPI 的數據通常比 CPI 指數早公布。
CPI 指數只是包括消費者購買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PPI 生產者物價指數 |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 | |
---|---|---|
觀察角度 | 從賣方角度觀察價格變動,衡量生產者的物價,反映生產成本 | 從買方角度觀察價格變動,衡量消費者的物價,反應消費價格的水平 |
覆蓋範圍 | 包括生產過程中的所有階段,涵蓋了原材料、中間品和產成品的價格變化 | 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
用途 | 資料公佈時間比 CPI 早,被認為是 CPI 的先行指標 , 也是預測通貨膨脹的指標之一 | 作為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之一 |
上漲與下降的情況 | PPI 上漲:生產產品的成本上漲,有通貨膨脹的風險 PPI 下跌:生產產品的成本下跌,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 CPI 上漲:物價上漲,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有通貨膨脹的風險 CPI 下跌:物價下跌,消費者購買力上升,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
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認為,約2%的通膨是比較健康的。如果 PPI 指數或 CPI 指數持續高於2%,這可能會對經濟構成威脅,國家中央銀行可能考慮增加利率以控制不斷上升的價格。
相反,如果 PPI 指數和 CPI 指數長期偏低或出現負增長,國家中央銀行可能會考慮降低利率,刺激經濟。
一般上,PPI 指數和 CPI 指數會同步上漲或下跌,而 CPI 的漲幅略高於 PPI 被視為經濟調控正常。通過分析這兩個指數的變動,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經濟狀況和通脹壓力。以下是 PPI 指數和 CPI 指數漲跌所代表的意義:
PPI 和 CPI 同步上漲 | 生產成本增加,成本費用的增加被轉嫁給消費者,導致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反映出通貨膨脹壓力,國家中央銀行可能考慮升息以抑制通膨 |
PPI 和 CPI 同步下跌 | 生產成本和消費價格下降,企業利潤下降,可能是由於需求疲軟或供應過剩而導致經濟發展放緩,反映出通貨緊縮的壓力,國家中央銀行可能考慮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 |
PPI 上漲,CPI 漲幅略高 | 被視為經濟調控正常,表明生產成本增加,但消費者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可能導致國家稅收增加 |
PPI 上漲,CPI 下跌 | 生產者成本增加,但生產者無法將成本費用的增加轉嫁給消費者,導致企業利潤減少。然而,消費者能享受物價下跌的優勢。同時,這種情況也會產生剪刀差。 |
PPI 下跌,CPI 上漲 | 生產成本下降,但消費者價格上漲,企業利潤增加,但消費者可能因需求旺盛而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這種情況亦被稱爲剪刀差。 |
PPI 指數和 CPI 指數的剪刀差是什麼意思?
PPI 指數和 CPI 指數的剪刀差指的是這兩個指數之間的差距情況。
以上圖為例,在2021年10月,馬來西亞經歷了剪刀差,PPI 指數的年增率是13.23,但 CPI 指數的年增率是2.90。
當 PPI 指數上升而 CPI 指數增幅較小或下降時,這可能是因為生產者無法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導致企業利潤下降。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場競爭激烈、需求疲軟或供應過剩等,表明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壓,經濟可能進入通脹壓力階段,但尚未完全傳導消費者。
另一方面,當 PPI 指數下降而 CPI 指數增幅較大時,這可能是由於消費者需求強勁、供應鏈問題或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雖然生產成本下降,但消費者仍需支付較高的價格,面臨的通脹壓力增大。
一旦剪刀差過大,這表示國家經濟可能面對較高的通貨膨脹,讓經濟產生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導致物價上漲而人民的生活成本增加、經濟增長乏力使企業投資減少,以及高失業率使得家庭收入下降。
如何查詢美國 PPI 指數?
一、進入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的網站
二、在首頁的搜索欄中輸入 “Producer Price Index” 或 “PPI”
三、點擊數據發布頁面,查看最新的 PPI 報告和歷史數據
其他國家也有公布PPI 嗎?
有,PPI 屬於民生數據,所以除了美國,其他國家也會在每月發布自己的 PPI 指數,只不過影響力不如美國大:
國家 / 地區 | PPI公布 |
中國 | 中國國家統計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NBS) |
歐元區 | 歐盟統計局(Eurostat) |
台灣 | 中華民國統計(National Statistics,R.O.C Taiwan) |
英國 | 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統計局(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Malaysia,DOSM) |
以台灣和馬來西亞為例:
台灣 PPI 指數公布時間
台灣中華民國統計部通常在每個月初(5至10日之間)公布最新的 PPI 指數, 公佈日期都已經列在官網上。以下是2024年台灣 PPI 指數每月公佈的日期:
PPI 指數的月份報告 | 公布日期 |
2024年11月 | 2025年1月7日 |
2025年12月 | 2025年2月7日 |
2025年1月 | 2025年3月7日 |
2025年2月 | 2025年4月8日 |
2025年3月 | 2025年5月7日 |
2025年4月 | 2025年6月5日 |
2025年5月 | 2025年7月8日 |
2025年6月 | 2025年8月6日 |
2025年7月 | 2025年9月5日 |
2025年8月 | 2025年10月8日 |
2025年9月 | 2025年11月6日 |
2025年10月 | 2025年12月5日 |
馬來西亞 PPI 指數公布時間
馬來西亞每月尾(24至29日之間)會公告最新的 PPI 指數。公布日期都已經列在馬來西亞統計局公佈的報告上。以下是2024年馬來西亞 PPI 指數每月公布的日期:
PPI 指數的月份報告 | 公布日期 |
2024年12月 | 2025年1月28日 |
2025年1月 | 2025年2月27日 |
2025年2月 | 2025年3月27日 |
2025年3月 | 2025年4月28日 |
2025年4月 | 2025年5月28日 |
2025年5月 | 2025年6月26日 |
2025年6月 | 2025年7月28日 |
2025年7月 | 2025年8月28日 |
2025年8月 | 2025年9月29日 |
2025年9月 | 2025年10月29日 |
2025年10月 | 2025年11月27日 |
2025年11月 | 2025年12月29日 |
2025年12月 | 2026年1月29日 |
台灣 PPI 指數查詢方法
一、進入行政院主計總處(Directorate-General of Budget, Accounting and Statistics, DGBAS)的網站,並在主頁點擊 “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二、點擊 “生產者物價指數” 查詢詳細的各類別產品的 PPI 指數。如果你想要查詢台灣的總 PPI 指數,可以點擊 “生產者物價指數年增率”
馬來西亞 PPI 指數查詢方法
一、在谷歌搜查器輸入 “DOSM PPI” ,並點擊進入馬來西亞統計局公布的 PPI 指數網站
二、查看最新的 PPI 指數報告和歷史數據。你可自行選擇查看年份,並且點擊 “YoY Growth” 的箭頭更換成 “MoM Growth” 以查看馬來西亞 PPI 指數的月增率
三、往下滑以查看馬來西亞各大行業最新和過往的 PPI 指數
總結
對於投資者來說,PPI 指數是一個關鍵指標,因為它能展示生產成本的變動,從而影響企業的利潤和股票表現。當 PPI 指數上升時,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可能面臨利潤壓力,導致股價下跌的可能;而當 PPI 指數下降時,生產成本減少,企業利潤可能有所改善,而導致股價上升。
投資者可以通過觀察 PPI指數,更準確地判斷經濟健康狀況,並做出更明智的投資決策。
推薦閲讀: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