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在投資界裡很常被提到,可說是無所不在的存在,但它的概念非常抽象,每個投資人對他的喜好程度及定義也不一樣,相對應的每個投資人的風險管理方式也不一樣,甚至可能不知道如何管理風險。
因此本文要來介紹風險及風險管理的定義、風險的存在價值、風險的分類、風險管理與心理學的關係、風險的量化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做好風險管理?有關「投資風險」的資訊,都將在本篇一一說明,有興趣的讀者請繼續看下去吧。
風險管理是什麼?
在金融市場的定義裡,風險管理指的是「釐清、分析、接受及減輕投資不確定性的過程」。
從本質上來說,當投資人或基金經理人在分析並試圖量化投資損失時,會根據設定好的投資目標和風險承擔能力來採取行動,就是在做風險管理這件事。
風險和報酬密不可分,幾乎所有投資都會帶來風險,只不過此風險屬於大風險或小風險而已,例如投資國債的風險很低,但投資新興市場的股票風險很高。
基本上每種投資都有本身相對的風險,因此深入了解風險非常重要,它讓投資人能更好的理解不同投資方式所能帶來的機會和成本。
如果風險管理得不好,會帶給投資人甚至是經濟非常嚴重的後果(最常見的就是虧損),例如在 2008 年次貸危機爆發,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就是因為美國政府做了非常錯誤的風險管理策略,讓市場誤以為房市非常樂觀,並將不動產證券化,再加上貸款政策的寬鬆和評級機構的鬆懈所導致。
延伸閱讀:
而在繼續探討風險如何管理前,要先認識何謂「期望值」,了解期望值能讓投資人更容易理解「為何風險管理處理得好會讓投資報酬更穩定」。
期望值是什麼?為何說標準差越大,風險越高?
期望值是指對未來發生某件事的預期,最簡單的例子是投硬幣,投硬幣出現正反面的機率各是 50%,而這 50% 就是投硬幣的期望值,當你投了 10 次硬幣,會剛好出現正反面各 5 次的結果嗎?答案可能是不一定,結果可能會出現正面較多、反面較少或正面較少、反面較多的情況,不管哪一種情況,當這個結果已經偏離期望值,而偏離了多少的這個範圍,常被叫做「誤差」,在統計學中這個誤差也叫「標準差」。
再回來談股市,假設股市的平均回報率是 10%,這 10% 就是期望值,而投資的真實結果有很高機率不是 10%,那距離期望值多少,把那個範圍算出來就是「標準差」,標準差在股市可以當作「投資報酬的不穩定性」。
市場上對投資風險的定義是「對真實結果的偏差」,就是所謂的「標準差」。標準差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而投資界認為,標準差意味著在某種程度上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因此衍生出「風險越高,報酬越高」的迷思,說穿了其實是「為了得到更高的回報,投資人願意承受更高的風險,來達到預期的結果」,事實上是高風險不等於高回報。
當標準差越大,就代表真實結果距離期望值越大,投資報酬越不穩定,也就是所謂的「投資風險越大」。
當標準差越小,代表真實結果距離期望值越小,投資報酬就越穩定,也就是說「投資的風險越小」。
所以風險管理的目的,其實就是要減低這個標準差,只要控制好標準差,就能讓投資報酬更穩定。
投資風險分成:系統性和非系統性
投資的風險一般可以分成 2 種: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認識這兩種風險非常重要,因為在面對和管理風險前,要先認識你現在碰到的屬於哪一種風險,才能有對策。
系統性風險是什麼?
系統性風險泛指整個市場都會出現的風險,屬於那種「不管你做什麼都阻止不了的風險」,例如金融風暴、經濟崩盤、天災、戰爭、政治等等這種會影響大環境的因素,往往就是系統性風險的來源。
以金融風暴當例子,當金融風暴發生時,各種標的往往都是下跌的,不論你投資在多優秀的企業、基本面多良好的股票都無一幸免,就算分散投資也無法平衡投資風險,只能眼睜睜看著投資虧損。
延伸閱讀:
那要如何降低系統性風險呢?老實說,要阻止整個市場大環境被改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雖然前面才剛說分散投資也無濟於事,但投資人這時候能做的也只有「分散資產」佈局,盡可能的降低波動,假設只投資一個美國市場,也能考慮投資在其他國家市場;或是除了投資股票市場,也能投資債券、期貨、黃金、REITs 等等市場,盡可能的把資產分布在不同市場裡,這樣當某個市場出現風險時,至少該風險不會直接影響到另一個市場。
而衡量系統性風險的方法有一個:算出 β 值。β 值可說是量化系統性風險的好工具,下面會再介紹到。
延伸閱讀:
- 新手投資股票10大入門指南,看這一篇就夠了
- 大宗商品是什麼?有哪些商品?一次看懂大宗商品定義、期貨交易、交易平台、優缺點
- 黃金值得投資嗎?一文看懂黃金投資起源、優缺點、投資方法
- 黃金怎麼買賣交易?為何黃金有股票和期貨?投資黃金有好處和壞處?
- REITs是什麼?一文了解房地產信托基金特點、利弊及交易方式
- 投資債券必看!7款最優質的債券推薦,最低RM1,000就能投資
非系統性風險是什麼?
非系統性風險指的是「股票的風險」,或其他單一商品的風險,是屬於某企業的營運狀況所引發的風險,譬如企業 A 的財報不好、高層舞弊、出現競爭對手、資產受損等等,這種只有該企業才會出現的風險,都屬於非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的其中一個特徵是單一企業的風險,不會嫁禍到另一家企業及市場,因為兩家企業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那風險也就沒任何牽連。
要解決非系統性風險非常簡單,做好「分散投資」就行了。上述系統性風險提到的分散風險是「分散資產的分佈,儘量不要集中在同一個市場」,而這段的「分散投資」指的是投資多檔股票,來分散單一股票的風險,譬如同一個產業中的佼佼者有 3 家,那就 3 家公司一起投資,這樣就算有一家公司出現風險,也不會波及到另外 2 家。
而衡量非系統性風險的方法是測出 α 值,α 值通常會被拿來評估非系統性風險,下面也會再繼續提到。
不管做什麼,投資風險始終存在?
一提到風險,許多投資人的直覺都是負面的,認為風險是不好的,但其實只要有在投資領域裡闖蕩,就一定會有風險的存在,它是投資領域必要的元素,甚至與報酬的關係密不可分。
先撇開股市和其他投資工具,就算投資在公認低風險的 ETF,也有可能遇到市場崩盤導致 ETF 虧損;就算什麼也不投資,只把資產存在銀行做定存,也要擔心銀行某一天會不會倒閉,導致資產拿不回來,雖然這風險發生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也算一個風險;就算連銀行定存也不做,只把錢放在家裡,也要擔心錢會被偷和通貨膨脹的風險。所以說不管做什麼,風險始終存在,投資人該做的是認識它並管理它,唯有這樣才能把風險調整成最適合自己承受的程度。
延伸閱讀:
投資風險管理與心理學的關係
行為心理學為投資風險管理貢獻了一個非常有用的資訊,這個資訊告訴我們:一般人看待賺錢和虧錢的方式有著「不對稱性」。
1979 年,行為科學家 Amos Tversky 和心理學家 Daniel Kahneman 共同研究發現,投資人面對虧損的痛苦程度是獲利的幸福程度的 2 倍,換句話說,就是虧損一塊錢的痛苦程度,是賺到一塊錢的幸福感的兩倍,人們比起賺錢得到快樂,更害怕虧錢得到痛苦,這種心理現象稱為「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
標準差有正有負,如果以下圖來看,假設中間的那條線是期望值,靠在期望值右邊的是賺錢,靠在左邊的是虧錢,那損失厭惡就會發生在左邊區域,左邊的 Y 軸比起右邊的 Y 軸更長一些,顯示投資人對虧錢產生的負面心態比賺到錢還要多。
正是因為投資人害怕虧損,所以才要正視「風險」,若風險控制得好,投資就有機會降低虧損,讓損失厭惡的程度大大降低,再更好的結果當然是有賺到錢。
Beta與風險管理的關係
Beta 值(β 值)能夠用來衡量系統性風險,每支股票都有自己的 β 值,它被用來表示該商品相對於整個市場的波動性,藉此來評估系統性風險。
β 值以 1 作為基準,若 β 值大於一,代表這支商品的系統性風險比市場大,價格波動性大;若 β 值小於一,代表這支商品的系統性風險比市場小,價格波動性小;若股票 A vs NASDAQ 等於一,則代表股票 A 的表現與 NASDAQ 指數呈完全等比。
但 β 值只能當參考數據,並不能當作唯一的風險量化標準,因為就算 β 值大,也能代表當市場行情好時,這支商品會上漲得比市場好,當然如果市場行情不好,則可能下跌得比市場多。如果 β 值小,代表這支股票相對保守,那不論今天市場的行情是好是壞,股價的波動都會比市場波動小。
例如蘋果公司(代號:AAPL)近年來的 β 值是 1.30 ,代表它的股價波動性比市場大,這也確實合理,因為蘋果可說是引領科技股的大公司,所以 β 值會比較大 。
若把蘋果與 NASDAQ 指數近一年的表現(2022/04/25 – 2023/04/21)來做個比較,可以發現蘋果的表現明顯與 NASDAQ 相差甚遠:
- 紅線:APPL
- 藍線:NASDAQ
來看另一個 β 值小的例子,沃爾瑪(代號:WMT)近年來的 β 值是 0.49,理論上市場波動性應該會比 WMT 大,但在近 5 年 WMT 和 S&P500 指數的表現卻很相仿:
- 紅線:WMT
- 藍線:S&P500
會出現這樣結果的原因很多,通貨膨脹、政策、經濟變動等都可能是因素,雖然這樣就無法證明 β 值小的股票波動性比市場小,不過這也側向證明 β 值小的股票的波動性確實不大,是相對風險較低的投資標的。
Alpha與風險管理的關係
Alpha 值(α 值)可以用來評估單一商品的風險(也叫非系統性風險),當 α 值越高,代表有機會在扣除系統性風險後獲得更好的報酬,假設市場指數下跌 5%,α 值好的公司可能只下跌 3%,當市場指數上升 5%,α 值好的公司可能會上漲 7%,會出現這樣的結果背後可能是 α 值的關係。
這也是大部分投資人會追求的目標:找出能提供「超額報酬」的股票,若投資人認為 S&P500 中的科技股比較有潛力,就能將投資組合側重於科技股,因為科技股可能有潛在的高 α 值。
α 值的變動因素通常與「財報狀況、營運狀況、管理狀況」等公司面向有關,也因為這樣,α 值非常難量化,曾有研究模擬出一個模型,但由於有點複雜,加上每家公司的狀況本來就不同,這裡就不多做贅述,但簡而言之,優秀基本面公司的 α 值通常不差,所以只要找對這些公司,基本上就代表你正在做風險管理這件事了。
延伸閱讀:
如何降低風險?4大風險管理策略介紹
沒有人喜歡高風險,所以風險管理策略非常重要,在了解上述風險的定義及類型後,這段要來介紹 4 種可以有效管理風險的策略:
分散投資
分散投資可說是風險管理學上很經典的策略,股市中很常聽到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是在講分散投資,意即不要把資產集中在某個標的或市場,而是要把它們分散開來,這樣才能分散掉風險。
另外,分散投資能降低損失厭惡的心態,因為投資人討厭虧損,所以要把股票分散投資在其他地方,這樣就算某個標的或市場出現下跌,也不至於虧損過多,損失厭惡的程度也會稍微緩解。
至於要如何做好分散投資?
基本上分散投資的做法非常多元,要投資:
- 股票 + 債券
- 傳統產業 + 新興產業
- 大市值公司 + 小市值公司
- 新興市場 + 成熟市場
- 成長股 + 價值股
等等的,或是將以上這些混合在一起,也是在做分散投資。
只要記住「不把金錢集中在某一個資產上」,就已經是在做分散投資。
美股市場上有一個經典的投資組合,基本完美詮釋何謂分散投資,它叫「全天候投資組合(The All-Weather Portfolio)」,這投資組合中有 30% 是股票、40% 是長期債券、15% 是中期債券、15% 是其他商品。
當初全天候投資組合被創建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好「風險管理」的理念,它主要不是為了最大化資產報酬而生,而是要做到平衡不同資產類別的風險,以達到能抵禦市場波動並產生長期穩定回報的投資組合。
下圖是全天候投資組合和 S&P500 近 10 年的比較,藍線是全天候投資組合的績效,橘線是 S&P500 的績效:
不難發現這 10 年比較起來,全天候投資組合的波動比 S&P500 小,績效卻能維持得與 S&P500 差不多,可見這投資組合有達到「分散投資」的效果,風險控管得非常好,非常推薦給想要做好風險管理的投資人。
延伸閱讀:
定期定額
股價的變動因素之一的投資人的情緒,市場上很多人會在聽到某個市場消息時,就趕緊做投資決定,例如財報開出來發現營收不如預期,導致投資者急忙售出,但不知道的是公司未來展望很好,現在售出就等不到未來的上漲了。
投資人無法預測市場上的消息,更無法預測進出場時機,這就會產生風險,所以才要「定期定額」,定期定額的意思是指「在固定的時間週期,投資固定的金錢,週而復始」,例如每個月初都投資一點 SPY 就是在做定期定額。
定期定額可以有效的分散風險,它能避開市場上的情緒,減少投資組合的波動性,也能避開「行情上漲買得少,行情下跌卻越買越多」的窘境。
一般上,投資人會定期定額在 ETF 上,尤其是跟著市場行情走的 ETF,例如跟蹤 S&P500 的 SPY、VOO、IVV,追蹤 NASDAQ 的 QQQ 都是定期定額的好選擇。
至於定期定額是要多久投資一次?一次投資多少錢呢?原則上每個月進行一次投資是最常見的週期,而每次要投資多少錢就看個人的財務能力。
若是社會新鮮人可以先考慮將每個月 10%-15% 的薪資進行投資,同時也要撥出部分薪資比例存起來,若手頭較寬裕了,可以考慮擴大投資的比例到 20%、30% 甚至更多都行,定期定額的重點在於有沒有「定期」,而「額度」則是越高越好,這樣才能把時間複利的效果發揮到最大。
延伸閱讀:
投資在優秀的公司
優秀的基本面、優秀的管理層、優秀的成長潛力都是好公司的象徵,這些公司的 α 值通常也不差,所以只要投資在優秀的公司,基本上已經能避開大部分非系統性風險了。
譬如蘋果公司(代號:APPL)的營收和淨收入都持續成長,公司治理方面也非常完善,幾乎沒聽過管理層的醜聞,而且蘋果還是一間不斷追求開創新技術的公司,對大部分投資人來說,這就是一間優秀的公司。
延伸閱讀:
長期投資
從長期來看,股市是持續上漲的,只要一天不放棄投資,就有機會等到成功到來的那一天。股市另一句名言「低買高賣」套在長期投資上會有更好的成效,以長期來看,股市每隔幾年就會出現下跌,這種跌勢是不可避免的系統性風險,例如 2008 年的次貸危機和 2020 年的新冠疫情,許多人因為擔心資產虧損而急忙賣出套現,但如果那時候不賣,還進場投資呢?
來看看 S&P500 在 2008 年到 2019 年底的情況:
S&P500 指數從 2008 年下跌到 2009 年初的最低點後,就一路持續從 735 點上漲到 2019 年底的 3230 點,如果在次貸危機期間有投資美股,基本上到 2019 年已經翻了好幾倍。
再看看 2020 年初至 2023 年初的 S&P500 表現:
這三年期間囊括了新冠疫情爆發到全球解禁,S&P500 也從疫情爆發以來下跌到 2304 點(2020/03/16),然後持續上漲,直到 2023/01/30 來到 4136 點,成長將近 80%,如果 2020 年初有進場投資該指數,3 年後資產應該也會提升 80%。
以上 2 個例子,充分展現何謂長期投資帶來的好處,它除了證明長期投資的回報是好的,還證明了長期投資是能消弭系統性風險的。
總結
簡單總結一下內容,風險管理指的是「釐清、分析、接受或減輕投資不確定性的過程」,若風險管理得當,有機會降低虧損,讓投資回報更具穩定性。
一般來說,風險分成: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是指市場遭遇的風險,是所有投資人無法倖免的風險,可以靠 β 值當作該風險的量化參考,如果 β 值越大,代表系統性風險越高;
非系統性風險泛指某家企業的風險,該風險不會牽連到整個市場或其它企業,這能靠 α 值來量化,但由於每家企業的狀況都不同,因此較難找出準確的 α 值,不過以大方向來說,只要公司基本面、管理制度良好,α 值都不會太差。
那要如何做好風險管理呢?主要有 4 個方法:
- 做好分散投資
- 做好定期定額
- 投資在優秀的企業
- 做好長期投資
看完以上內容,希望你已經對風險的定義及風險管理有更深的認識了,並有能力分辨及評估風險,作為未來日後的投資考量。
推薦閲讀: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