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隨著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S24 系列將 AI 功能整合到手機中,掀起了 AI 手機的熱潮。緊接著 Google 的 Pixel 系列和 Apple 的 iPhone 16 也相繼加入戰局,AI 手機儼然成為科技業的新焦點。
根據 IDC 的預測,2024 年全球生成式 AI 手機出貨量將達到 2.342 億部,年增長率高達 363.6%,預計佔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的 19%,這樣的成長潛力不僅帶動了手機製造商的轉型,更為整個產業鏈創造了新的商機,當然也為投資人開闢了新領域。
本文介紹 AI 手機是什麼,有哪些特色?9檔「AI手機概念股」分享給你,如:Apple、Google Samsung、美光、聯發科等。AI 手的市場發展前景好嗎?有什麼優點、投資風險?最後再告訴你該如何投資 AI 手機概念股。
AI手機是什麼?
AI 手機指的是那些內建了人工智慧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智慧型手機,它與一般智慧型手機最大的區別在於擁有專門的 AI 晶片,能在手機(On-device)直接運行 AI 模型,不需要依賴雲端運算就能完成各種 AI 任務。
具體來說,AI 手機需要具備以下特點:
- 擁有強大的神經網路處理器(NPU):這是專門用來處理 AI 運算的晶片,採用「CPU+GPU+NPU」的多核心架構,每秒可以進行超過 30 兆次的運算(30 TOPS),相較之下,一般手機的處理器大約只能達到 5-8 TOPS 的運算能力
- 能夠進行本地 AI 運算:不需依賴雲端伺服器,可以直接在手機上運行 AI 模型,這樣不僅反應更即時,也因為不需把資料上傳到雲端而更安全可靠
- 支援生成式 AI:類似 ChatGPT 這樣的生成式 AI,讓手機能在 4 個領域發揮功能,支援訊息生成、圖像創建、即時翻譯和個人助理
- 搭載高階處理器:目前市場上符合 AI 手機定義的系統晶片(SoC)包括 Apple 的 A17 Pro、聯發科的天璣 9300、高通的 Snapdragon 8 Gen 3 以及 Samsung 的 Exynos 2400
有趣的是,AI 手機其實並非新興產品,早在 2015 年高通(Qualcomm)就已經開始將 AI 技術整合到處理器中,特別著重在圖像和音訊和感測器處理等應用,但隨著生成式 AI 的崛起,AI 手機的定義和功能也在不斷進化,朝著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方向發展。
AI 概念股延伸閱讀:
AI手機的應用場景
AI 手機憑藉其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內建的人工智慧技術,能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多種功能。具體來說,AI 手機主要在以下 5 大領域帶來改變:
1. 提升工作生產力
智慧型手機早已成為大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AI 手機更進一步擴展功能,舉例它可以:
- 自動總結會議內容和文件重點
- 進行即時翻譯
- 更加智慧的管理日程
以上功能基本上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未來一定還有更多 AI 功能待開發。
2. 管理健康與生活品質
AI 手機已經成為個人健康管理的工具,它不只會單純收集健康數據,更能:
- 監測並分析血壓、心率、血氧等生理數據
- 提供潛在健康風險預警
- 根據個人情況推薦合適的飲食和運動計劃
- 擔任數位私人教練的角色
3. 處理 AI 攝影及圖像創建
AI 手機為攝影帶來革命性的進步,包括以下功能:
- 自動識別拍攝場景並調整最佳參數
- 進行臉部辨識和美顏處理
- 提供專業級的後製效果
4. 成為個人助理提供客製化服務
AI 手機能夠學習使用者的行為模式,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包括:
- 預測使用習慣,自動調整設定
- 根據使用頻率推薦和排序 APP
- 提供進階的語音助理功能
5. 輔助學習效果
AI 手機也是一個便利學習工具,它能:
- 協助進行內容研究
- 提供課程重點摘要
- 幫助規劃學習計畫
- 加速理解複雜主題
AI手機的市場規模與未來
AI 手機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爆發性成長。根據 IDC(國際數據資訊)的預測,2024 年全球生成式 AI 手機出貨量將達到 2.342 億部,年增長率高達 363.6%,預計佔整體智慧型手機市場的 19%。
成長動能主要來自 Samsung、Apple 和 Google 等科技巨頭的積極佈局。其中 Samsung 率先在 Galaxy S24 系列導入 Galaxy AI 功能,Apple 也緊接著推出搭載 Apple Intelligence 的 iPhone 16 系列,而 Google 則在 Pixel 9 系列整合了 Gemini AI 助理。
以下是 2024 年各大品牌的手機市佔率:
2025-2026 年的預測
根據台灣資策會 MIC 的分析,AI 手機在 2025 年將進入更快速的成長軌道,預計全球市場滲透率將達到 25%,出貨量更將增至 3.03 億支。而 2026 年將成為 AI 手機發展的重要轉捩點,這項技術將開始滲透至中低階手機,使 AI 功能從高端旗艦機種逐漸普及到更廣泛的市場。
2028 年的預測
在 2028 年,AI 手機市場將進入成熟階段。IDC 預測,到那時全球出貨量將達到 9.12 億部,2024-2028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預計高達 78.4%,全球市場滲透率更將突破 60%。這樣的成長速度在手機產業發展史上是前所未見的,顯示了市場對 AI 手機的強烈需求。
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什麼阻礙?
AI 手機的蓬勃發展也帶來了硬體升級的需求,記憶體容量已從過去的 4-8GB 提升至 8-16GB,以支援更複雜的 AI 運算。
同時,散熱問題也成為各大廠商必須克服的重要課題。為此 Apple、Samsung 和 Google 都積極開發新的散熱技術,如更大的 VC 熱導板、創新的散熱系統等。
此外,處理器效能也需要達到每秒 30 兆次運算(30 TOPS)以上,才能滿足 AI 應用的需求。
市場競爭狀況
在市場競爭方面,Android 陣營和 iOS 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
Android 系統預計在 2024 年將有 7.1% 的成長,遠高於 iOS 的 0.8%,差異主要來自於中國市場的競爭激烈,以及各家廠商在 AI 技術發展上有不同的策略。
不過 Apple 在 AI 領域都有持續投入,並與中國的 AI 企業可能有潛在合作,所以 iOS 的市場表現仍有上升空間。
4大AI手機「品牌」概念股推薦
1. Samsung 三星AI手機概念股
三星電子(Samsung)成立於 1969 年,總部位於南韓,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和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商之一。隨著 AI 手機時代的來臨,Samsung 正積極轉型,將 AI 技術整合到其產品線中,特別是透過推出 Galaxy AI 系統,在 AI 手機領域上占據一方。
Samsung 如何佈局 AI 手機?
Samsung 在 AI 手機領域採取混合式(Hybrid)策略,結合硬體端和雲端的 AI 運算能力。公司已在 Galaxy S24 系列首次推出 Galaxy AI 功能,
Galaxy AI 的功能包括:
- Circle to Search(圈選搜尋):使用者只需用手指或 S Pen 在螢幕上畫圈,就能快速搜尋圈選的內容,大幅提升搜尋效率
- FlexCam 智慧取景:AI 會自動追蹤拍攝主體位置,並根據需要自動調整焦距,實現免持自拍的完美構圖
- Note Assist(筆記助手):能將錄音內容轉換成文字筆記,並自動生成摘要,特別適合會議記錄或課堂筆記
- Interpreter(即時翻譯):提供實時口譯功能,支援多國語言轉換,方便旅行或國際會議使用
- Live Translate(即時通話翻譯):在通話過程中提供即時翻譯
- Photo Assist(相片助手):運用 AI 技術協助照片編輯,可以移動物件、放大細節、重新構圖,甚至修復照片中的缺陷
另外 Samsung 在 AI 手機上採用雙晶片策略:北美等市場使用高通的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其他市場則使用自家的 Exynos 2400 處理器,不僅在裝置內提供 AI 運算,也與產業夥伴開放合作,開發更多雲端 AI 技術,這樣除了能確保使用者隱私,還能提供多樣化的 AI 體驗。
在其他支援 AI 功能的 Galaxy 手機系列中,2024 年 8 月 Samsung 就將 AI 技術下放到中階機型如 Galaxy A55 和 A35,晶片主要採用自家的 Exynos 處理器。但這些中階機型的 AI 功能相較基礎,主要聚焦在相機優化和基本的智能助理功能上。
Samsung 不僅在手機內提供 AI 運算,也與產業夥伴開放合作,開發更多雲端 AI 技術,這樣除了能確保使用者隱私,還能提供多樣化的 AI 體驗。而 Samsung 移動體驗部門總裁 Roh Tae-moon 透露,公司正在研發專為生成式 AI 設計的手機形態,這個手機將突破傳統的長方形設計,整合更多感測器和更大的螢幕。
Samsung 市場現況
Samsung 目前面臨智慧型手機市場成熟化的挑戰。在低端市場中的市占率已降至 9%,落後於小米和傳音控股;而在高端市場的市占率也從 2019 年的 25% 下滑至 2023 年的 19%。而這波 AI 手機的興起為 Samsung 提供了重要的突破機會,公司有望開拓新的營收來源,再次強化其市場地位。
Samsung 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SSNLF(OTC 市場) |
市值 | 3,018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4.81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5.43%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8.53% |
最新股息率 | 2.64% |
投資 Samsung 的好處:
- 採用混合 AI 策略,結合設備端和雲端運算,擴大 AI 運用的無限可能
- 在硬體製造方面具有垂直整合優勢
投資 Samsung 的風險:
- 市占率持續受到中國品牌(譬如 Vivo、OPPO、小米)的威脅
- 創新技術投資效益不彰,特別是在 AI 晶片市場,公司未能像競爭對手一樣受惠於 AI 熱潮。在高頻寬記憶體(HBM)和晶圓代工業務方面,都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如 SK 海力士和台積電
- 國際上還要面臨來自 Apple 的市場競爭
- 整體業務表現疲軟,根據財報顯示 2023 年第四季營業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 34.6%,主要受到記憶體和手機業務的影響
- 手機部門在高端市場的份額持續下滑,從 2019 年的 25% 降至 2023 年的 19%
- 2024 第三季財報顯示德州新廠面臨挑戰,由於尚未爭取到大客戶,已暫停了高階晶片製造設備的交付
適合誰投資:
- 看好 Samsung AI 手機硬體+軟體創新的投資人
- 能承受較大市場波動風險,並願意關注業務轉型的投資人
2. Google 谷歌AI手機概念股
Google 作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公司,近年來也積極佈局 AI 手機領域。公司不僅開發了強大的 Gemini AI 系統,更將其整合到自家的 Pixel 手機系列中,也非常具有野心。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的手機與其他手機品牌有所不同,其推出 Pixel 手機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競爭手機市場,只是要展現自家的 AI 軟體實力。
Google 的 Gemini 生態系統是什麼?
Google 正在透過 Gemini 重新定義智慧型手機的使用體驗。這套系統分為雲端版 Gemini 版本和手機端的 Gemini Nano 版本,能夠處理從文字到圖像等多種任務。而且 Gemini 並不是一個獨立的 APP,而是深度整合到 Android 作業系統中,讓數十億 Android 用戶都能體驗到 Google 自家的 AI,同時這操作等於直接佔據 AI 市場份額。
而 Google 在 AI 手機領域推出了很多創新功能,例如「Circle to Search」讓用戶只需圈選螢幕上的內容就能進行搜尋,特別適合學生學習使用;Gemini Nano 則能在手機端進行 AI 運算,確保使用者隱私;系統還能即時偵測詐騙電話,並提供自動會議紀錄摘要等等功能。
Google 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其實 Android 是全球第一個內建 AI 基礎模型的作業系統,而且 Google 擁有龐大的使用者數據和雲端運算的資源,再者,公司的 AI 研發實力雄厚,特別是在多種 AI 技術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並持續計劃在多個方面加強 AI 布局,包括
- 持續優化 Gemini Nano
- 把自家 AI 功能擴展到更多 Android 裝置
- 加強與其他 APP 的整合
- 推出更多創新的 AI 功能
- 積極與 Samsung 等合作夥伴合作,擴大 AI 的覆蓋範圍
Google 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GOOG、GOOGL |
市值 | 23,320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7.54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23.62%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30.01% |
最新股息率 | 0.32% |
延伸閱讀:
投資 Google 的好處:
- 擁有將 AI 模型整合到 Android 系統的優勢
- 龐大的使用者數據和雲端運算資源,能支持 AI 發展
- 與 Samsung 等合作夥伴緊密合作,可快速擴大 AI 的覆蓋範圍
投資 Google 的風險:
- AI 手機只是公司眾多業務之一,對整體營收貢獻有限
- 與 Samsung 一樣需面臨來自 Apple 等國際級競爭對手的競爭
適合誰投資:
- 看好長期投資科技龍頭公司的投資人
3. Apple 蘋果AI手機概念股
蘋果(Apple)是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公司,也正積極轉向 AI 領域。公司前陣子終止了持續十多年的自動駕駛計畫,將資源重新分配到 Apple Intelligence 的開發上。
什麼是 Apple Intelligence?
面對 Samsung 和 Google 等競爭對手在 AI 領域的快速佈局,Apple 當然也不遑多讓,其計劃在 2024 年透過 iOS 18 推出首批 Apple Intelligence,並在未來一年內逐步擴充功能。
Apple Intelligence 是 Apple 最重要的 AI 產品,會透過 iOS 更新提供給部分 iPhone、Mac 和 iPad 的使用者,這套系統包含了改良版的 Siri 虛擬助理,還有文字摘要、音訊轉錄和圖像編輯等功能:
- 更加智能的 Siri 語音助理:全新的 Siri 將具備更自然的對話能力和更深入的產品知識
- 生產力工具:提供 Email 摘要、音訊轉錄和文字校對功能
- 圖像處理:具備移除多餘物品和生成圖像的能力
- 跨 APP 整合:能夠串聯多個 APP 的資料,提供更智能的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已與 OpenAI 達成合作,計劃將 ChatGPT 整合到 iPhone 中。
Apple Intelligence 的推出可能為 Apple 帶來新一波的換機潮。由於該系統僅支援 iPhone 15 Pro 及更新機型,可能會刺激使用者升級 iPhone。分析師預測,隨著 AI 功能持續優化,2025 年的 iPhone 產品週期可能會更加強勁。
Apple 在發展過程遇到什麼阻礙?
Apple 目前面臨市場的 2 大壓力,一是中國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缺乏強大的 AI 功能會影響市占率;二是消費者對 AI 功能的重視程度正在提升,特別是在選購高端手機時會將 AI 功能視為重要考量因素。IDC 分析師 Nabila Popal 指出,這次的 AI 浪潮與過去的 5G 或手機有所不同,Apple 被迫必須提早加入 AI 戰局。
但儘管外界認為 Apple 在 AI 領域起步較晚,但實際上公司早已在這個領域有所佈局。從 A11 仿生晶片的神經網路引擎,到收購加拿大新創公司 DarwinAI,再到設立專門的機器學習研究部門,都顯示出 Apple 早在 AI 領域投入一段時間。
Apple 的競爭優勢在哪裡?
Apple Intelligence 是連接 Apple 各種產品和服務的核心,有望為公司開創新的營收來源,並強化其使用者在 iOS 系統的黏著度。
特別是在 AI 時代,使用者體驗和個人化服務將變得更加重要,而 Apple 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硬體和軟體的整合能力,能在這場競爭中展現優勢。
Apple 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APPL |
市值 | 37,510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6.08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11.14%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164.59% |
最新股息率 | 0.40% |
投資 Apple 的好處:
- 擁有強大的硬體和軟體整合能力
- 已與 OpenAI 達成合作,計劃整合 ChatGPT
- AI 功能可能帶動新一波換機潮
投資 Apple 的風險:
- 在 AI 領域起步相對較晚
- 中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 高度依賴 iPhone 的營收模式
適合誰投資:
- 重視品牌價值和生態系統的投資人
- 期待長期穩定成長的保守型投資人
4. Xiaomi 小米AI手機概念股
小米集團(Xiaomi)成立於 2010 年,總部位於中國北京,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根據 IDC 的數據,小米在 2024 年第二季度擁有 14.8% 的全球市場份額,僅次於 Samsung 和 Apple。而在這波 AI 手機浪潮裡,小米正積極轉型,力圖在高端 AI 手機市場確立自己的地位。
小米有哪些 AI 佈局?
小米執行長雷軍將進軍高端 AI 手機市場描述為「生死之戰」,其在 2024 年投入 200 億元人民幣(約 27 億美元)用於研發,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在 AI 技術開發。但其實小米自 2016 年 7 月就開始研究 AI,目前已有超過 3,000 名員工在研究 AI。
小米在中國和國際市場中採取雙軌並行的策略,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了自己的 AI 模型——MiLM;而在國際市場中與 Google 合作,在旗艦機型中整合 Gemini 大型語言模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推出了自家的澎湃 OS 系統,這是一個專為 AI 打造的全新操作系統。澎湃 OS 具有以下特色:
- 優化底層:
- 全面重構系統底層,精細化處理硬體資源
- 大幅降低系統延遲,提升多工處理效率
- 系統固件占用更小,如小米 14 的系統固件比前代減少 3GB,僅需 9GB
- 智慧互聯:
- 推出 Xiaomi HyperConnect 互聯框架,統一小米的所有設備
- 可以無縫連接手機、平板等設備
- 支援跨設備操控,如平板可調用手機鏡頭
- AI 功能整合:
- 搭載高通的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提供強大的 AI 運算能力
- 內建 AI 抓圖、AI 擴圖、大模型對話等功能
- 透過 Xiaomi HyperMind 學習用戶習慣,實現智慧化控制
- 安全防護:
- 採用 TEE 內核進行端到端加密
- 提供跨設備權限管理機制
- 強化硬體層面的安全保護
而未來小米的 AI 手機將聚焦在以下發展:
- 持續優化 MiLM 模型的效能
- 加強手機影像和 AI 處理能力
- 升級語音助手,支援大語言模型
- 探索 AI 晶片的研發可能性
小米有哪些優勢和阻礙?
根據前面提到數次的 IDC 預測,2024 年全球生成式 AI 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同比成長 363.6%,達到 2.342 億台,這當然為小米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成長機會。
然而小米也面臨著技術門檻高、競爭激烈等挑戰。特別是在高端市場,如何與 Apple、Samsung 等老牌廠商競爭,將是小米需要克服的課題。
小米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XIACY(OTC 市場) |
市值 | 1,007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0.57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11.43%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10.94% |
最新股息率 | 無配息 |
投資小米的好處:
- 在中國和國際市場採取雙軌並行的 AI 策略
- 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在 AI 研發
投資小米的風險:
- 在高端市場上面臨強大競爭壓力
- AI 技術研發的不確定性高
- 需要持續高額投資以維持競爭力
適合誰投資:
- 看好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投資人
- 能承受較中國(陸股)市場高風險波動的投資人
延伸閱讀:
5大AI手機「供應鏈」概念股推薦!台股竟然是重要玩家
1. 高通
高通(Qualcomm)成立於 1985 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是全球行動通訊技術的領導廠商。隨著 AI 手機時代來臨,高通憑藉其在晶片處理器和通訊方面的優勢,正在積極佈局 AI 手機市場。
高通如何佈局 AI 手機市場?
高通在 AI 手機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主要來自於最新的 Snapdragon 8 Gen 3 晶片,這款處理器不僅支援生成式 AI 的各種功能,更能在離線狀態下運行大型語言模型,如 Meta 的 Llama 2。此外,高通還推出了 Snapdragon X Elite 運算平台和 Oryon CPU,進一步強化 AI 運算。
在 Android 和 iOS 陣營中,高通更是不可或缺的夥伴。Samsung、小米、Asus 等主要手機製造商都採用高通的 AI 晶片。更重要的是,即使是一直試圖自主研發晶片的 Apple,目前仍然需要使用高通的數據晶片,且雙方已經簽訂合約延長合作至 2026 年。
高通的優勢和阻礙點在哪?
雖然高通目前面臨手機市場需求放緩的困擾,但隨著 AI 手機市場的快速成長,有望受益於新一波的換機潮,而且高通在 Android 陣營中有主導地位,以及與 Apple 的持續合作,都為高通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高通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QCOM |
市值 | 1,761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8.94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18.23%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38.60% |
最新股息率 | 2.15% |
投資高通的好處:
- 在 Android 陣營中具有主導地位
- 與 Apple 保持長期合作關係
- 最新的 Snapdragon 晶片在 AI 運算上具領導地位
投資高通的風險:
- 手機市場需求可能放緩
- 客戶可能轉向自主研發晶片
- 面臨來自其他晶片製造商的競爭
適合誰投資:
- 看好行動裝置 AI 晶片發展的投資人
- 尋找科技業重要供應商的投資機會的人
2. Skywork Solution
Skywork Solution(SWKS)成立於 1962 年,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是全球領先的射頻(RF)和無線通信服務商。公司在 AI 手機時代扮演著關鍵角色,因為它的旗下產品能為 AI 提供高效的通信支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SWKS 是 Apple 重要的供應商,使其在 AI 手機市場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Skywork Solution 如何踏入AI手機市場?
Skywork Solution 的管理層對 AI 手機市場的前景相當樂觀,公司預期隨著生成式 AI 功能的普及化,手機市場將迎來一波持續數年的換機潮,為了把握這個機會,公司正積極開發客製化的服務,來滿足不同使用者在 AI 的需求。
回歸本質,Skywork Solution 的優勢在於其射頻技術擁有主導地位,公司特別關注 AI 手機在傳輸、接收、速度、延遲和過濾等方面的需求,提供高度客製化的服務。此外公司也在 WiFi 7 和物聯網擁有領先地位,為未來成長奠定基礎。
Skywork Solution 的發展有什麼阻礙嗎?
儘管前景看好,Skywork Solution 仍有一些阻礙,最主要的是對 Apple 的高度依賴,Apple 貢獻了超過 65% 的營收。此外汽車和工業領域的庫存過剩也需要時間消化。不過公司正積極拓展其他市場,並透過技術創新來降低只能依賴單一客戶的風險。
Skywork Solution 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SWKS |
市值 | 145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3.69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6.92%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9.41% |
最新股息率 | 3.08% |
投資SWKS的好處:
- 擁有領先的射頻技術
- 在 WiFi 7 和物聯網領域具有領先地位
- 擁有提供高度客製化服務的能力
投資SWKS的風險:
- 對 Apple 的依賴度過高(超過 65% 營收來自 Apple)
- 汽車和工業領域庫存過剩
- 需要時間開發新市場和客戶
適合誰投資:
- 看好 5G 和 AI 手機之通訊技術發展的投資人
- 願意承擔依賴單一客戶的風險
3. Micron 美光科技
美光科技(Micron)成立於 1978 年,總部位於美國愛達荷州,是全球領先的記憶體和儲存服務供應商。隨著 AI 手機對記憶體和儲存需求大幅提升,Micron 正迎來一個嶄新的成長機會。
Micron如何踏入AI手機市場?
在 AI 手機領域,Micron 憑藉其先進的 UFS 4.0 儲存技術和 LPDDR5X DRAM 記憶體技術,鞏固了其市場領導地位。其中 UFS 4.0 儲存技術提供每秒高達 4,300MB 的讀取速度和 4,000MB 的寫入速度,較前一代 UFS 3.1 提升一倍,大幅提升了 AI 的運行效率;而 LPDDR5X DRAM 不僅能達到每秒 9,600Mb 的驚人速度,還降低了 27% 的功耗。
記憶體市場也正迎來一波強勁的成長期,根據 TrendForce 的預測,2025 年 DRAM 支出將大幅成長 51%,NAND 快閃記憶體收入也將增加 29%。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支援 AI 運算的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4 年的 40 億美元躍升至 2025 年的 250 億美元。
Micron 的市場概況
AI 裝置的成長將為美光帶來成長動能。IDC 預期 AI 手機的出貨量將從 2024 年的 2.34 億台增加到 2025 年的 4.05 億台。而在企業市場方面,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預計 2024 年伺服器出貨量將有中至高個位數的成長,這些趨勢都將為 Micron 的業務發展提供強勁動能。
Micron 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MU |
市值 | 1,141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0.70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34.18%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1.72% |
最新股息率 | 0.45% |
投資Micron的好處:
- 擁有先進的 UFS 4.0 儲存和 LPDDR5X DRAM 技術
- AI 應用帶動記憶體需求增長
- 在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場具優勢
投資Micron的風險:
- 記憶體市場的週期性強
- 競爭激烈
適合誰投資:
- 看好 AI 帶動記憶體需求的投資人
- 能承受較大產業週期波動的投資人
4. MediaTek 聯發科
聯發科(MediaTek Inc)成立於 1997 年,總部位於台灣新竹,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處理器供應商,市占率達 33%。特別是在北美 Android 市場和拉丁美洲市場,聯發科都占有 40% 的市場份額,公司正積極從原本專注的中低端市場,轉向高端旗艦市場發展。
聯發科如何踏入 AI 手機市場?
聯發科在 AI 手機領域的主要競爭力是其最新的「天璣 9300 處理器」。這款採用台積電 3 奈米製程的晶片具有獨特的核心設計,搭載 APU 790 神經網路處理器,不僅支援 Meta Llama 2 & 3、Google Gemini Nano、阿里雲 Qwen 等大型語言模型,在 AI Benchmark 跑分測試中更達到 2,293 分,略高於競爭對手高通的驍龍 Snapdragon 8 Gen 3。
(PS:Benchmark 跑分是一種標準化的效能測試,透過測試相同的程式來評估和比較不同處理器的運算性能,分數越高代表處理任務的效能越好)
根據公司預測,2024 年全球手機市場將呈現較低的個位數成長,其中生成式 AI 手機出貨量預計將超過 1 億支。聯發科本身預計在 2024 年出貨 800-1,000 萬支 AI 手機處理器,同時 5G 滲透率預計將從去年的 57-59% 提升至 61-63%。
除了手機市場,聯發科也積極佈局其他領域,包括:
- 與 NVIDIA 合作,開發車用智慧座艙,預計 2025 年開始有營收
- 早期進入 WiFi 7 技術領域,成為領先主導者
- 開發 ASIC 與車用業務,瞄準 2025-2026 年成長動能
- 佈局雲端和邊緣運算市場,開發 AI 加速器和 Arm-based CPU
聯發科的優勢在哪裡?
天璣 9400 處理器會鞏固聯發科在旗艦機型市場中的地位。同時公司也在積極開拓新的營收來源,特別是在車用電子和 AI 運算等高成長領域。隨著手機出貨量回升和手機端廠商庫存笑話完成,聯發科有望迎來新一波成長機會。
聯發科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2454.TW(台股) |
市值 | 22,470 億台幣(691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67.96 台幣(2.09 美元)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39.43%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26.08% |
最新股息率 | 3.99% |
投資聯發科的好處:
- 在北美 Android 市場占有率達40%
- 天璣 9300 處理器在 AI 性能上表現優異
- 積極佈局車用智慧座艙等新市場
投資聯發科的風險:
- 手機市場成長趨緩
- 面臨來自高通等競爭對手的壓力
- 新市場開發需要時間驗證
適合誰投資:
- 看好台灣科技產業成長的投資人
5.Foxconn 鴻海
鴻海成立於 1974 年,是全球最大的電子製造服務商,也是 Apple 最重要的 iPhone 代工夥伴。隨著 AI 趨勢興起,鴻海正積極佈局 AI 手機和 AI 伺服器。
鴻海如何踏入 AI 手機市場?
在 AI 手機領域,鴻海憑藉與 Apple 的深度合作關係,幫助 iPhone 的 AI 升級,而隨著 Apple 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預計將帶動 2024 和 2025 年 iPhone 出貨量分別增加 1,000 萬和 1,100 萬支,總量有望達到 2.405 億和 2.485 億支,不僅將提升鴻海的產能,也有助於維持其在高端機型的地位和高毛利率。
鴻海在 AI 伺服器領域的發展更是令人矚目,鴻海也是 NVIDIA AI 伺服器的主要製造商,此外鴻海也正在與 Apple 洽談 AI 伺服器的製造合作,進一步擴大其在 AI 硬體領域的佈局。
鴻海的基本資料(截至 2024/12/15):
股票代號 | 2317.TW(台股) |
市值 | 25,850 億台幣(795 億美元) |
每股盈餘 EPS | 11.30 台幣(0.35 美元) |
5 年淨收益 CAGR(截至 2024/12/15) | 4.27%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 10.04% |
最新股息率 | 2.87% |
投資鴻海的好處:
- 是 Apple 最重要的 iPhone 代工廠
- 在 AI 伺服器製造領域具領先地位
- 業務多元化,風險分散
投資鴻海的風險:
- 代工產業利潤率較低
- 高度依賴 Apple 訂單
- 全球供應鏈重組會帶來不確定性
適合誰投資:
- 看好科技硬體製造業發展的投資人
- 重視股息收益的價值型投資人
為什麼要投資AI手機概念股?投資好處與前景
1. 巨大的市場成長潛力
前面有提到 IDC 的預測,2024 年全球 AI 手機市場將迎來爆發性成長,預計年度出貨量將達到 2.342 億部,年增長率高達 363.6%。而在 2025 年市場滲透率更有望達到 25%,出貨量可望突破 3 億支大關。在 2028 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擴大至 9.12 億部,2024-2028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預計高達 78.4%,顯示 AI 手機市場正處於高速成長階段。
2. 帶動產業鏈升級
AI 手機的崛起正推動整個產業鏈升級,為了支援更複雜的 AI 運算,手機記憶體容量已從過去的 4-8GB 提升至 8-16GB。
在散熱技術方面,各大廠商也投入大量資源開發新型散熱系統,如更大面積的 VC 熱導板和創新的散熱結構。
在晶片技術方面,新一代處理器必須具備每秒 30 兆次運算能力的 NPU,這些升級需求都為相關供應商創造了新的商機。
3. 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AI 功能的商業化正為手機產業開創嶄新的營收模式。以 Apple 為例,其 Apple Intelligence 服務預計將收取每月 10-20 美元的訂閱費用,而 Samsung 和 Google 也計畫在 2025 年後針對進階 AI 功能推出收費方案。
這些 AI 服務不僅能創造直接營收,更能提升使用者黏著度,間接帶動其他服務的成長,同時也會刺激高階手機的換機需求。
投資AI手機概念股有什麼風險?
1. 技術不確定性
AI 手機技術的發展仍有諸多挑戰,目前尚未完全驗證 AI 功能能否為使用者帶來實質價值,而記憶體容量和散熱效能等硬體技術也需要進一步突破。
此外,如何在手機有限的運算資源下優化 AI 模型,不靠雲端只在手機上實現更高效的運算,仍是業界需要克服的問題。
2. 市場競爭激烈
AI 手機市場的競爭一直處在白熱化,Android。和iOS 兩大陣營的較勁、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都為市場帶來巨大的競爭壓力。更重要的是,若各家廠商推出的 AI 功能同質性高,缺乏明顯的差異化,可能會導致價格戰,削弱品牌獲利。
3. 成本壓力
發展 AI 手機需要投入巨額的研發資金,而且高階零組件成本的上升,加上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需求,都可能會影響企業的獲利,特別是在產品價格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如何平衡成本和獲利將是一大挑戰。
如何投資這些AI手機概念股?
要投資這些 AI 手機概念股其實非常簡單,上述大部分公司都有在美國上市,所以只要註冊一個美國券商就可以了。在眾多券商中,最推薦 Interactive Brokers 這個平台(以下簡稱 IB),IB 是美國超過百年的券商,也是美國市場上最主流的券商之一,其受到 SEC、FINRA 等大型權威機構的監管,投資人完全可以放心在這個平台上交易。
而像剛才提到的兩支台股——聯發科和鴻海也能在 IB 上找到,但 Samsung 找不到,以下是剛才介紹的 8 支股票(扣除 Samsung):
1. Google
2. Apple
3. 小米(XIACY)
4. 高通
5. Skywork Solution
6. Micron
7. 聯發科
8. 鴻海
總結
簡單總結一下,AI 手機是指那些內建人工智慧技術的智慧型手機,其最大特點在於擁有專門的 AI 晶片,能在手機端直接運行 AI 模型。根據分析,AI 手機市場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機會,預計 2028 年全球市場滲透率將突破 60%。
在這波 AI 手機浪潮中,各大科技巨頭紛紛投入:
- Google 透過 Gemini 擴大 AI 應用範圍
- Samsung 率先在 Galaxy 系列導入 Galaxy AI 功能
- Apple 推出 Apple Intelligence 整合到 iPhone 16
- 高通和聯發科等晶片大廠積極開發 AI 處理器
- 鴻海等代工廠商也在 AI 製造領域展現實力
而投資 AI 手機概念股的好處在於:
- 擁有巨大的市場成長潛力
- 能帶動產業鏈升級
- 能為手機上中下游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投資 AI 手機概念股雖然機會豐富,但也需要注意以下風險:
- 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
-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 研發成本持續攀升
而對於想要投資 AI 手機概念股的投資人來說,建議透過 IB 等知名券商平台進行交易,並投資在那些具有核心技術、財務體質健全的企業(譬如上述 9 支股票),並持續關注產業發展動態。
AI 概念股延伸閱讀: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