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2種淨利、淨利率:稅前淨利、稅後淨利 |附公式、選股事項

Henry
By
Henry
作者
Henry 是 Spark Spark Finance 的前合作作者,產出了多篇股票入門内容,特別是美股及台股的股市研究。他擅長為投資新手把艱澀難懂的股票詞匯用淺白的方式解釋清楚,還分享多種投資方法與個人的投資心得,藉著自己的投資實戰經驗,幫助投資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想要知道一家公司的實際獲利能力,你一定要懂:淨利、淨利率、稅前淨利、稅後淨利這幾個指標。若公司獲利能力能不斷的成長,就容易促使股價跟著水漲船高。 

同時,隨著公司每年獲利成長,回饋給股東的股息股利也跟著提升,那麼對這些投資人而言,就屬於一家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 

本篇將和各位介紹:

  • 什麼是淨利率、稅前/稅後淨利率?
  • 它們個別的計算方式
  • 淨利率高低代表什麼?
  • 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淨利、稅後淨利之間的關係?
  •  如何查詢這些指標?
  • 在選股、閱讀財報時,你該注意哪3件事?

淨利是什麽?附淨利公式

淨利(Net Income)又稱為「盈餘」「純益」,一般指的是「稅後淨利」,這項指標能夠用來衡量一間企業實際賺了多少錢。

將企業的營業收入扣掉各種支出費用,如營業成本、營業費用、業外損益及所得稅等等,最後所剩餘的利潤也代表企業真正的獲利成果。 

- Advertisement -

淨利計算公式為:

  • 净利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業外損益 – 稅金

淨利計算公式

淨利率是什麽?附淨利率公式

而淨利率(Profit Margin)通常指的是「稅後淨利率」,是由稅後淨利佔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結果,也就是每賺進1元的收入中,有多少是企業真的賺到錢的比例。

淨利率計算公式如下:

  • 净利率 = (稅後净利 ÷ 營業收入) x 100%

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計算公式

稅前淨利和稅前淨利率是什麽?計算公式?

稅前淨利是什麽?附稅前淨利計算

稅前淨利(Pre-Tax Income 或 Earnings Before Tax , EBT)指的是一家企業獲得的營業收入,扣掉成本費用、營業費用,再加上本業以外的損益,就能得到稅前淨利的結果。 

  • 稅前净利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業外損益

稅前淨利計算公式

從計算公式來看,這項指標可以用來檢視企業「本業外損益」的情況,能夠避免買到本業賺錢,但受到業外虧錢影響的企業。 

稅前淨利有什麽用?

只要會算稅前淨利,那麽你就會運用 EBIT 這個常用在估價法的指標。

EBIT = 稅前淨利 + 利息

稅前淨利率是什麽?附稅前淨利公式

而稅前淨利率(Pre-Tax Income Margin)指的是稅前淨利佔總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用來衡量一家公司每賺進1元的收入中,稅前的淨利佔了多少比例。

- Advertisement -
  • 稅前净利率 = (稅前净利 ÷ 營業收入) x 100%

稅前淨利率計算公式

檢視企業財報時,若發現「稅前淨利率」大於「營業利益率」的話,就代表公司有業外收入,可能來自於出售土地、廠房、設備、匯兌損益、或業外轉投資的收入等。 

相反的,如果「稅前淨利率」小於「營業利益率」的話,表示公司業外有出現虧損的情況。

延伸閱讀:

稅後淨利和稅後淨利率是什麽?計算公式?

稅後淨利是什麽?附稅後淨利公式

稅後淨利(Net Income)是衡量一家公司最終獲利表現的一項指標,能反映出公司實際賺了多少錢。 

稅後淨利顧名思義是由稅前淨利扣除所得稅後所得到的利潤,計算公式如下:

  • 稅後净利 = 稅前净利 – 稅金

稅後淨利計算公式

稅後淨利延伸應用:

會了稅後淨利的公式,你可以進一步應用在:

- Advertisement -
每股盈餘 EPS = 稅後淨利 ÷ 總股數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 稅後淨利 ÷ 股東權益

稅後淨利率是什麽?附稅後淨利率公式

稅後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指的是稅後淨利佔總營業收入的百分比,顯示出一家公司每賺進1元的營收中,稅後的淨利佔了其中多少的比例。

計算公式為:

  • 稅後净利 = (稅後净利 ÷ 營業收入) x 100%

稅後淨利率計算公式

淨利率多少算高?越高越好嗎?

一家企業的淨利率越高,代表獲利能力越強。反之,越低代表獲利能力越差。 

通常情況而言,净利率高於 10% 是比較好的。

不過,值得留意的地方是,有時候企業的淨利率高低,是受到「業外損益」的因素影響,拉高或降低了淨利率的表現。出現這樣的情況,容易使得當期淨利出現失真的結果。 

而業外損益可分為兩種:

  • 經常性損益:指的是會一直發生,像是利息收入
  • 非經常性損益:指的是一次性損益,例如出售土地、廠房、設備或匯兌損益。

所以實際上高淨利率的企業有可能並不是因為本業賺錢能力很強,甚至本業還有可能出現虧損。若出現這種情況,該企業就不會是一個好的投資標的。 

- Advertisement -

一家企業若要維持長期的成長性,那麼本業獲利能夠持續的提升才是長久之計。如果能再加上業外也能持續賺錢,那麼該企業獲利表現應該就會相當可觀。

毛利率、淨利、淨利率、營業利益率、稅前淨利、稅後淨利之間的關係

個別了解淨利、稅前淨利及稅後淨利後,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藉由損益表組成結構來看,會更清楚明白。

營業收入 → 毛利 → 營業利益 → 稅前淨利 → 稅後淨利
↓ ↓ ↓ ↓
毛利率 營業利益率 淨利率

損益表結構

一家公司將產品或服務出售後所獲得收入,稱為營業收入(Revenue),那麼這表示公司真的實際上就賺了這麼多錢嗎?

當然不是,首先營業收入需要扣掉在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時所需要的費用,包含原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成本等,這些費用稱為營業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COGS)。

而兩者相減就能得到: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毛利(Gross Profit)
  •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 毛利 / 營業收入

接著,再扣掉製造產品過程中所需的間接費用,這些費用包含銷售、管理以及研發等與營運相關的費用,稱為營業費用。 

- Advertisement -
  • 銷售費用(Selling and distribution expenses):員工薪資、水電費、瓦斯費、門市租金及廣告費等。
  • 管理費用(Administrative expenses):各部門開支及服務費用等。
  • 研發費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ses):投入研究新產品、新技術、新製程、新專利、改進生產技術及製程等。 

扣掉以上兩種成本費用後剩餘的部分稱為「營業利益」,也代表著公司「本業」獲利的狀況。 

  • 毛利 – 營業費用 = 營業利益(Operating Income)
  • 營業利益率(Operating Profit Margin)= 營業利益 / 營業收入

將公司本業以外的損益考慮進去後,就能知道在本業以外的損益狀況,也就是「稅前淨利」。

  • 營業利益 +/- 營業外收支 = 稅前淨利(Earnings Before Tax, EBT)

最後,扣掉營業所得稅後就能知道公司在出售一項產品或服務後,到底實際有多少前能賺進口袋中。

  • 稅前淨利 – 所得稅 = 稅後淨利(Net Income)
  • 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 稅後淨利 / 營業收入

毛利率 > 營業利益率 > 淨利率(通常情況下)

通過比較這些指標,可以了解公司在哪個環節的表現較好或較差,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從總收入到最終利潤的轉化過程,以及各階段的利潤率反映了公司在不同層面的獲利能力。這有助於投資者和管理者更全面地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效率。

延伸閱讀:

- Advertisement -

如何查詢這些指標?

稅前淨利(率)、稅後淨利(率)這幾項財務指標可以透過以下3個網站查詢:

在選股、閱讀財報時,你該注意的3件事

觀察一家公司過去獲利表現時,可以使用以下3個原則:

1.與公司過去相比

2.與同業相比

3.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一起考量

首先,評估公司獲利能力時應考慮近幾年的表現狀況,而不是只根據一季的結果表現就斷定公司獲利即將出現大幅成長或衰退。 

如果公司近幾年的淨利表現,都能維持一定水準甚至持續成長,那麼對於企業未來長期的獲利表現,就可以保持正向看待。

- Advertisement -

而在比較企業之間的獲利能力時,要以相同產業的企業來比較才具有意義。因為每種產業類別的企業營運和成本不盡相同,若拿來相互比較就不具參考性。 

最後,在檢視公司獲利能力時,除了稅前/後淨利率能看出企業獲利的表現外,同時也要搭配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這兩項指標一起檢視,才能更全面的看出一家公司的獲利表現。

延伸閱讀:

快速整理

  1. 淨利率一般指的是稅後淨利,用來衡量一間企業實際賺了多少錢。
  2. 稅前淨利與稅前淨利率是用還衡量一家公司本業以外的損益狀況,透過這項指標能夠避免買到本業賺錢,但受到業外虧錢影響的企業。
  3. 稅後淨利與稅後淨利率衡量一家公司最終獲利表現的一項指標,能反映出公司實際賺了多少錢。

免責聲明

此文章內容僅作為教學、分享及參考的用途,而非專業的投資建議。由於個人的情況及需求不同,你可以聯係 Spark Spark Finance 團隊或咨詢你的理財規劃師,以取得專業的建議。

Share This Article
作者
Follow:
Henry 是 Spark Spark Finance 的前合作作者,產出了多篇股票入門内容,特別是美股及台股的股市研究。他擅長為投資新手把艱澀難懂的股票詞匯用淺白的方式解釋清楚,還分享多種投資方法與個人的投資心得,藉著自己的投資實戰經驗,幫助投資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